□记者 高洪驰 通讯员 焦梓洋
今年以来,沈丘县在整合利用闲置资源上思变谋新,将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建立县、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机制,打造12个一刻钟便民服务圈。近日,该县首批一刻钟便民服务圈试点建成,犹如把便利店开在了群众家门口。
和谐社区位于沈丘县东城街道,有群众5万余人,其中大部分是搬迁安置户。该社区积极探索构建“党建+物业+便民服务”体系,协调1000平方米的区域供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联合办公。除了为群众提供延时服务,该社区还针对特殊群体推出上门代办服务,使其不出小区就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同时,该社区采取“公益+市场”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建设,打造涵盖安全科普、舞蹈培训、心理咨询、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儿童服务专区。该社区还紧贴群众需求,引导“小修小补”有序回归、良性发展。
倪师傅在和谐社区附近经营一个自行车修理路边摊20多年。以前,他时常被人投诉占道经营、影响市容,不得不经常变换地点,不仅生意难做,居民想找他维修自行车也很不方便。今年,和谐社区制定了便民维修服务点管理办法,将闲置空间改造成多个小经营场所,免费提供给裁缝店、修理店等经营者。倪师傅就是受益者之一。
位于沈丘县东关社区的老火车站,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沈丘人相聚和别离。如今,经过改造的老火车站已经被纳入东关社区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成为社区群众休闲健身好去处。
东关社区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服务群众4万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比在87%以上。东关社区积极发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建设融合,通过发展文创产业、发放散装食品“放心标签”、更新民族特色经营商家名单等方式,多措并举促消费,构建了一个文明和谐的社区服务圈。
“自从建成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我感到生活充实多了。”家住沈丘县长安中路的老李吃过早饭,把孙女送到附近的东关小学后,便开始了自己一天的闲暇生活。他先是步行3分钟来到沈丘运动公园跟着非遗传承人练习两仪拳,再到附近的小吃街品尝美食;临近中午,他在回家的路上购买了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吃过午饭,他和老伴一起来到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测血压、量血糖,在图书馆里看书;下午5时多,他接到放学的孙女回家。此时,富有烟火气息的夜市已经准备出摊。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张庄社区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的初衷。
张庄社区位于沈丘县城边缘,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不仅要服务社区的居民,还要照顾到附近的村民。为打造好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张庄社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收集了1758份调查问卷之后,建立了“3+3+N”工作法,即“三公”(群众共议、市场共建、村居共享);“三个要素”(独特、清单、长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动态更新服务圈内的业态,增加“N”个便民服务点位。
在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打造过程中,张庄社区根据群众需求,把理发店搬到了居委会院内;把服务圈内的13家食品店、文具店打造成不仅能购物,还能打印复印、收发快递的“多能店”;建设共享厨房,供独居老人和社区工作人员使用……
为提高服务质量,各社区还建设了文化大舞台、小剧院等文化活动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沈丘县注重把城市生活体验感融入到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中。在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打造过程中,该县结合“1+5+‘十百千’”和城市提质工程,通过植绿补绿、拆墙透绿、打造微景观,实现了开窗见绿、出门有园,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诗和远方”。
目前,沈丘县正稳步推进另外9个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建设。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正在成为沈丘县社区干部“零距离”服务群众的新阵地。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