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周口日报》已走过近35个春秋。此时此刻,手捧一张近期的《周口日报》,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与《周口日报》结缘的点点滴滴顿时浮现在眼前。
1991年,是《周口日报》创刊的第二个年头。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在办公室拿起一张《周口日报》反复阅读,顿时被报纸的版面设计和内容所吸引。直觉告诉我,这是一张有内涵、有故事、有情怀、有分量的报纸,瞬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同时,看着别人的新闻稿件变成了铅字,我也萌生了投稿的念头。
1991年8月,我整理了一篇《周营乡汇编小麦高产经验50例》的稿件,投寄到《周口日报》编辑部。不承想,3天后稿件竟在2版刊发了。这篇仅有128字的处女作,却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鞭策。从此,我爱上了《周口日报》,每期报纸一到,我都如饥似渴地阅读。渐渐地,我发现《周口日报》是指导地方工作的好老师、宣传地方工作的好平台。她从每一个版面、每一期报纸入手,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始终坚持着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统一,以其高格调、高品位为各级政府开展宣传工作提供了一个值得信赖的平台。仔细读来,里面有最新鲜的时政新闻及解读,也有许多生动的文史资料;有通讯员的斐然文采和真知灼见,也有来自基层一线普通民众的真实声音……报纸散发的那缕缕油墨清香,化作一种特有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鼓舞着我。
从那时起,《周口日报》就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而我也成为了她的忠实读者和撰稿人。
我经常白天采访,夜间加班加点整理稿件,经领导审阅并加盖公章后,把稿件及时邮寄到报社。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新闻稿件和文艺作品不断见诸报端。2005年至2007年,我连续三年被评为《周口日报》优秀通讯员。
与此同时,我也收获了很多惊喜,那就是编辑老师对我文稿的点评,让我洞悉写稿时应更加关注报道的主题和栏目设置。每当夜深人静或凌晨醒来,我会躺在被窝里,打开《周口日报》电子版,仔细揣摩版面、栏目,以便有的放矢。在《周口日报》编辑老师的指导下,2015年至今,我的一些作品不断在《周口日报》发表,并有多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发表。
如诗如画的情缘,结识在如诗如画的春天,扣动的是心中熠熠的期愿。在前进的道路上,是《周口日报》给了我营养丰富的“牛奶”和“汉堡”,也让我敞开心扉,提升了精气神。
如今,《周口日报》即将迎来35岁生日,这让每一个像我这样的新闻爱好者、恋报人,百感交集、精神振奋。
笔端倾诉真情意,心随此报共翱翔。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与《周口日报》的那份浓浓情缘,会绵延下去。一句话,《周口日报》是我终生的良师益友,我对她的爱历久弥坚,我愿终生与《周口日报》风雨同舟、结伴同行。
最后,我还要由衷地祝福良师益友《周口日报》一路顺畅,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