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健 李伟 徐松) “多亏深化改革的新政策,让老家的废弃宅基地、小片荒‘活’了起来。我拍了近10亩地,立即就投资建设了一栋2万平方米的综合厂房,马上就能投产了。”11月4日,远在北京的史鹏说起家乡郸城县胡集乡大史村村口那栋已经落成的电气公司综合楼,电话里满是高兴劲儿。史鹏口中的“新政策”,指的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作为全国试点县,郸城县首批5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经过入市招拍挂之后,电气公司、康养中心等项目陆续落地,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潜力股”。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即包括农村小片荒、废弃宅基地、集体闲置土地等在内的生产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以有偿方式进入土地市场交易的行为。此举能有效解决农民大量进城后闲置土地增加、农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沉睡不醒”无法他用的问题,是变废为宝的有效途径。2023年,自然资源部印发了《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方案》,郸城县被确定为全国352个(河南省17个)试点县市之一。
一年来,郸城县对全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摸排,排查出可使用商业用地1939亩、物流仓储用地288亩、工业用地2331亩、采矿用地1517亩。今年年初,该县成功将5宗(共40.94亩)土地的使用权进行交易,成交金额663万元。
史鹏是河南省首批尝到这项改革甜头的企业家。作为在外郸城籍成功人士,他在北京经营着中网国际电力有限公司,从事电气设备的生产与销售。史鹏早就有回乡设立分公司的想法,却一直因为厂房选址而发愁。如今,他如愿以偿。
受益于此项改革的不只是史鹏这样的企业家,还有村民和村集体。郸城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王萌告诉记者,土地交易后,成交总价款去除土地补偿款、土地平整费用、地上附着物拆除费等支出并缴纳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后,剩余入市收益原则上全部留归村民和村民小组集体所有。而且,企业的落户必然带来就业,像史鹏的电气分公司就能安排70多位乡亲就业,人均月工资可突破4500元。
当前,郸城县的试点改革还在持续推进,另外5宗74亩土地已完成前期入市手续,即将挂网交易。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变废为宝,为周口全市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郸城经验”。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