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8日
第03版:社科理论 PDF版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推动周口高质量发展

课题主持人:王启明 课题组成员:孙娅菲 李晓晓

一、研究背景

从“新”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还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提供有利于其蓬勃发展的环境。从“质”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相对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呈现出科技创新主导、高效能与高质量、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特征,使得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为主导,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主要体现为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不断呈现。

二、周口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

(一)创新驱动发展见到新成效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11个开发区创新中心建成运营,新入驻创新型企业248家、双创团队91个;智慧岛新入驻省级研发中心9家、市级以上实验室20家,引进咨询、设计、金融等服务类企业300余家;全市新申报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15家,服务产业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创新主体活力不断激发。2023年,新授权专利2051件,现有有效专利16315件。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2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个,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636家,持续走在全省前列。乐普药业牵头组建的省化学药物产业研究院成功获批,新组建市级产业研究院11家,累计建成23家省市产业研究院,实现主导产业全覆盖。

科教支撑更加有力。成功入选全省首批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周口理工职业学院挂牌招生,周口师范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河南科技职业大学新院区完成规划设计和土地报批,为更好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产业体系构建取得新突破

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加速集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对产业布局进行进一步调整。加强行业内部和行业间的生产合作,聚焦“一县一主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产业链条。

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质升级。金丹科技、乐普药业、耕德电子等一批龙头企业项目相继投产达效。生物经济产业园化工园区通过认定,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医药、智能零部件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主动力。

新业态发展态势良好。加快构建以港航为特色、以“水铁公空”为一体、以“市区县园乡站村点”网络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物流配送体系持续完善,带动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等新业态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24年以来,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1家;新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提升至81.4%。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285个,荣获省级智能车间14个、智能工厂5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5家,改造后的企业实现了大幅度降本提质增效。

(三)创新服务能力取得新进展

人才政策日益完善。主动对接省级“1+20”人才政策,结合周口市实际,研究出台周口市“1+21”一揽子人才政策,基本覆盖人才引、育、用、留各环节。根据人才工作新形势和广大人才新诉求,及时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相关人才政策,始终保持周口市人才政策的区域比较优势,以政策优势带动形成“人才高地效应”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聚焦流程更精简、服务更精细、环境更舒适、办事更便利、群众更满意目标,精准攻坚、靶向发力,丰富场景集成服务,提高事项办理质效,充分释放活力,推动优化服务与流程再造齐头并进。

三、周口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创新支撑能力不强

创新生态和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发展滞后。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仍需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服务功能不足。创新平台数量较少,平台能级不高,部分已建平台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在建平台进度慢,与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研发创新能力偏弱

科技研发能力不强,通过研究院自身培养以及与本地院校开展联合培养等产教融合的方式目前还有很多欠缺,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创新型企业较少,普遍缺乏对自主创新的战略思考,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不强,“零专利”企业长期存在。人才引进政策缺乏吸引力,周口市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较弱,存在科技人才引进难、培养难、留住难等突出问题。

(三)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不高

龙头企业数量少,总体规模不大,辐射作用不强的现象依然突出,省级产业链链主企业周口市目前空白。产业链条集聚不够,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集而不聚”,缺少关联度,大个头产业集聚区的数量少。智能化基础薄弱,标准化、数据采集自动化程度低,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数据价值无法体现。

(四)配套体系建设尚不完善

营商环境有待优化,市场准入的隐性壁垒仍然没有完全消除。政务服务便利化、规范化、标准化与先进地区仍有较大差距,法治保障仍需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存在短板,基础设施滞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不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全方位科学经营理念不足。配套服务不完善,配套设施和管理服务相对滞后,专业化的服务型企业和机构不足,发展环境不能满足驻园企业的要求。

四、周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焕新升级传统产业。加快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融入全省产业链布局。聚焦休闲食品、肉制品、粮油精深加工产品、酒饮品等领域,塑造食品加工产业发展新优势。深入推进周口钢铁产业与省“1+3+5”产业布局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智能零部件等新兴产业。加速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集聚,持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医药产业现代化。积极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深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提升行动,加快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完善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深化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及电商村创建提升行动,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加快实施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三大工程,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二)强化产业链式布局集群发展

推动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培育纺织服装、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智能零部件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钢铁、聚乙烯新材料、新能源4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提级扩能。推动重点产业链规模能级跃升,大力推进“6+17+N”产业链群建设,积极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育优做强龙头企业,在全市优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分级建立企业培育库,实施差异化精准指导,引导中小企业加快推进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三)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升级网络建设,继续加大5G基站建设力度,积极建设大数据中心,支持企业围绕内部资源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工业数据处理分析等应用网络需求,对工业现场“哑设备”实施网络互联能力改造。帮助企业利用先进的数据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数据管理能力。加快企业数字化赋能,持续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提高行业数字化水平,支撑延链补链强链,规划建设产业链数字化平台,赋能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协作和精准对接。推动高端制造突破,推动关键技术高端化发展,支持企业加强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及首次商业化。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建设智能应用场景,提高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售后服务环节等智能制造水平,建设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开展数字化绿色设计。利用数字赋能绿色制造,协同研发低碳新技术、新产品,推进生产源头节能减碳。

(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抓好工业用地供应制度、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和运营机制改革。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促进生产要素高效配置。深化投融资体制和金融改革,积极推动银行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规模,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深化跨区域产业合作,加快推动“入链进群”,发挥周口航运枢纽、开放门户的重要地位,对标国家和省产业集群创建标准,着力发展关联性和配套性产业,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实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程,推动“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全面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县级物流产业园、乡镇快递公共配送站的建设和使用,提高村级快递服务点覆盖率,支持现有电商产业园、物流园融合转型发展。深化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持续完善制度型开放政策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开放通道优势,积极打造开放平台,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和海关监管区建设。创新对外合作新模式,实施外资内招行动,完善外资招商图谱,加强对重点外资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周设立研发中心。

(所在单位:周口市委政策研究室)

2024-11-08 课题主持人:王启明 课题组成员:孙娅菲 李晓晓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59672.html 1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推动周口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