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松 通讯员 张杰) 今年以来,郸城县根据中组部和省市关于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要求,结合村“两委”班子中期评估,围绕选、育、管、用“全链条”,创新“四个三”工作法,着力打造源头性储备、多渠道发现、全方位培养、动态化管理的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储备工作体系,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储势蓄能。
突出“三高一点”,推动工作落实。突出高站位,县委常委会两次研究并出台工作方案,县处级领导分包22个乡镇(街道),逐村(社区)走访摸排,分析研判,形成合力。突出高需求,结合中期评估情况,按照即将退职村干部数量的2倍储备后备力量。突出高举措,总结推出三个全面掌握、四个一批、五问、六个聚焦、十步工作法等举措,使工作任务更加明确、工作流程更加优化、工作效率更加高效。严格把握时间节点,现任531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9.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278人、占比52.4%,到下一轮换届时因工作及其他原因预计调整154人。
坚持“三荐一考”,放宽选人视野。郸城县通过内部培养、对外回引、统筹储备,全方位、多维度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抓好源头储备,建立毛遂自荐、干部举荐、党员群众推荐和乡镇党委考察初步确定的“三荐一考”机制,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种植养殖能手、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青年、外出务工返乡经商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截至目前,郸城县开展中期评估座谈会531场次,累计入户走访6336户。全县488个行政村筛选储备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944人、村“两委”其他成员后备力量1266人。全县43个社区筛选储备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76人、社区“两委”其他成员后备力量129人。
把牢“三关一回”,确保人选质量。把牢人选标准关,坚持好干部标准和“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的用人导向。把牢组织审查关,参照村干部任职“九不能六不宜”负面清单,开展县级联审,坚决防止“带病备案”“带病培育”。把牢动态调整关,按照“能进能出、动态调整”的原则,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力量动态管理机制。吸引367名在外人才回流,其中作为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储备的有95人,并以此带动产业回流、资源回流、文化回流,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实行“三制一库”,完善管人机制。郸城县按照“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的思路,加强理论培养和实践锻炼,缩短村级后备人才成长期。建立教育培训机制,通过“课堂+实践”“线上+线下”的方式,开设政策理论、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课程,全面提高后备力量综合素质。健全帮带培养机制,构建形成“3+1”帮带机制,明确1名乡镇领导、1名包村干部、1名村干部与村级后备力量建立结对帮带关系,881名乡村两级干部帮带989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建立跟岗锻炼机制,安排后备干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不断提升其服务基层能力。目前,郸城县有518名村级后备干部参与村务实践或试岗锻炼。实行村级后备干部“一人一档、一乡一册、一县一库”动态管理。目前,郸城县已初步入库2415人,其中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1020人。
“我们按照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要求,压紧压实县乡主体责任,持续‘下深水’摸排,确保人选高质量,达到学历、年龄、来源‘一升一降一优’。持续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和培养,强化跟踪培训提升能力,加强传帮带提升学历,未雨绸缪做好即将离退人员工作,让正常离退休干部‘离岗不离党、离任不离心、退位不褪色’。”郸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蒋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