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6日
第06版:副刊 PDF版

大帅陈标

陈标墓

刘彦章 周建山 文/图

沙颍河作为淮河的最大支流,从豫西山区一路东流,在周口境内蜿蜒160多公里。有河必有湾,有湾必有滩。河湾处的水顶冲流急,往往形成洄水,把沙石泥土回旋到对岸,形成冲积平原类的大河滩。

在周口中心城区,从西到东,沙颍河天然形成了很多湾,比如康湾、黄湾、牛湾、陈湾。河道蜿蜒成了一条曲折长龙。

陈湾在武盛大桥西侧,东西有两三公里长,像个巨大的弯弓。

陈滩原名黄滩,如今是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一个村。清朝乾隆年间,黄滩出了一个武举人、武进士陈标,因此改名为陈滩。

陈标生于1719年,清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家,享年80岁,卜葬于陈滩村南、沙颍河之阳。陈标生前官至浙江定海总兵,兼署浙江提督,官阶正二品。陈标墓就在沙颍河北岸河堤南侧河滩上,东距武盛大桥约1公里。

淮阳古称淮宁,清道光《淮宁县志》载:

陈标,字允式,号和庵。中河南乡试乾隆甲子科第一名武举人,甲戌科进士,引荐以侍卫用,赏戴蓝翎。乾隆二十五年选广州都司,旋由吴川游击升崖州参将。值黎峒滋事,檄委进剿,足被伤,力疾追击,未半载奏捷,擢香山副将。大宪以龙门要口近接安南(今越南),奏请将标调任,奉旨准行。岁饥,军民乏食,标以工代赈。大宪嘉其能,交章保荐,恩简浙江定海总兵,兼署提督。嗣台湾逆匪作乱,标领舟师梭巡海岛,台匪不得蔓延,士民德之。入都陛见,叠奉温旨,因足疾屡请假,任不准。乾隆五十七年,始得告归。寻卒。嘉庆二十四年,经部咨查,列入国史。呜呼,荣矣!

陈标25岁考取河南省武举第一名,35岁考中武进士,受到乾隆皇帝的面试与接见,入宫侍卫,赏戴蓝翎,在宫廷行走历练4年。之后,出京历任地方武官,前后30多年,梭巡福建、浙江、广东、海南、台湾海疆,保家卫国,平定叛乱,清廉勇直,年过古稀始允退休,80岁寿终正寝,官至正二品,为封疆大吏,且官声清佳,深受爱戴。陈滩村族人至今称其为“陈大帅”“陈大人”,春祭秋祀,香火不绝。

陈标起于垄亩,平步青云,他的发迹带有传奇色彩。300年弹指而过,但关于他的传说,至今不衰。

综合清国史、方志及家谱:陈标,其祖本周氏,居山西洪洞县北王赵,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居山东金乡县牌坊林,明末年间其十一世祖周世恭迁居商水县沙河齐家口西,开辟渡口,以摆渡为生,周家口由此得名。明朝移民,官府规定同胞兄弟不得同徙一地,周姓四兄弟为迁居一处,其他三兄弟分别改用亲族董、阎、陈之姓。周姓居周套楼,陈姓居陈滩。陈标父陈其德,母邓氏。

陈标自幼父母双亡,少时游走乞讨,顽劣非常,尚义使气,10岁左右在其伯父陈其福开设的火星阁米粮坊帮工(地点在今周口关帝庙广场附近)。一次,安徽颍上县江口镇米商陈百川来周家口贩粮,晚上住在陈其福的商铺。陈百川夜里小解,忽见廊下有一黑物躺卧,眼如铜铃,在黑暗中发出灯泡一样的光。陈百川大惊,转身跑回屋内,吓得浑身颤抖,结结巴巴地问道:“屋檐下咋卧只黑虎?”主人笑道:“侄子顽劣,夜里就睡在廊下,何来黑虎?”陈百川似有所悟。

临别,陈百川设宴盛情答谢主人。酒足饭饱,他郑重其事说有一事相求:自己膝下无子,家业无人继承,愿收令侄陈标为义子,并带回老家学习经商。陈标自小饭量巨大,日餐一斗,且性情无赖,陈其福深为其累,就做了顺水人情,答应了陈百川的请求。作为回报,陈百川卸下三船米粮,将其中一船米粮慷慨奉送。之后,陈百川带着义子升帆开船,顺着沙颍河向下游驶去。

到了江口镇,陈百川为义子请来塾师,让其白天习文,夜里练武。顽劣的少年陈标如同换了一个人,读书如饮水,过目成诵;练武显异禀,一教即会。刀马弓箭,样样精通。10年下来,陈标身长超过两米,别人坐凳,他坐方桌,且膀大腰圆、力大无穷,人送绰号“黑虎”。乾隆九年(1744年),陈标参加甲子科河南省乡试武举考试,技压群雄,高中解元,取为全省第一!

陈标的开挂人生从此开始!

清制,取得了“省考”武举,就有资格参加“国考”武会试。北京武会试考场,陈标力举千钧,盘马弯弓,百步穿杨,赢得考官阵阵喝彩,被乾隆皇帝钦点为武进士。这为陈标后来的仕途铺平了道路。

陈标从跟随义父到进京考取武进士,有十多年时间。这期间,他来往于江口镇与老家周家口之间。特别是在老家,他的少年天性得以释放,并留下了不少有趣的传说。

陈标幼年失怙,身体健壮,性情顽劣,渐长,以打柴为生。陈滩西距周家口镇15里。他有两个朋友——杨三耙子和黄须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个青春少年,经常厮混在一起,上演了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一天天不亮,三个人担着薪柴,沿着河堤到周家口卖柴。鸡不叫狗不咬,三人走到小杨庄的地头,摸到河堤下一家菜园,拔出地里种的大葱,就着带的干粮,大吃起来。哪知,种菜的老汉苦于时常有人拔葱祸害,提前将大粪泼在了葱上。三个人满嘴臭味,怒从胆边生,相互一嘀咕,每人挪来一个大石磙,斜立着靠在一起,把菜园里的土井口,盖了个严严实实,之后大笑而去。

水菜水菜,种菜离不开水。天快黑时,老汉等到三人赶集回来,苦苦相求,并保证留着一沟葱,让三位英雄享用,只求三人把井口的三个大石磙挪开。陈标三人一对眼,一人抱一个,大喝一声,把三个大石磙移开了。

当时,碾麦打场的石磙,一个有几百斤重啊!

陈标是陈滩陈姓的六世祖。也就是说,陈标的上代已在周家口生活了五代一百多年。从明朝开始,周家口由于水运发达,逐渐发展成一个繁华的商埠。城内店铺林立,五行八作,百工百业,甚是热闹。

乾隆十九年(1754年),陈标赴北京参加甲戌科全国武会试,金榜题名,高中武进士,被乾隆皇帝钦点为侍卫,赏戴蓝翎。此后,这个从中原沙颍河畔走出的青年才俊,逐渐成为雄镇一方的武将,官至定海总兵。特别是台湾动乱期间,他驻守三载,为平定叛乱、维护东南台海的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乾隆时期的海禁政策,已大大阻止了中外交流及经贸发展。地方官绅对此深为反感,常常串通倭寇等海外势力,偷偷进行海上贸易。陈标为官主要在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台湾,保护清朝海疆及海上门户,所到之处,政绩斐然。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林爽文聚众起义,之后演变为分裂国家的社会动乱。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陈标随兵部尚书福康安率军赴台,参与平定台湾动乱的大规模海战。由于大海之上风高浪急,清朝水军不习水战,多次渡海受挫。叛军联合倭寇水贼,使动乱有扩大之势。在此紧急关头,清廷委任陈标领舟师梭巡海岛,制止匪患蔓延。

家乡人对于陈标抚台,也有动人的传说。

起初,陈标率领舟师出海巡逻,一再受挫,郁郁不安。他和部将常在海边踱步思谋,并求教于当地居民。一日,他的手下遇见一个英姿飒爽的渔家女。渔家女说:“破水贼容易,只需陈大帅招一个掌印的夫人。”陈标屈身拜访,渔家女献出了破敌之策:打造巨舰,多装舰炮;舰船用铁环相连,以抗海风巨浪;船底及船帮插满三尺长刀,防止水贼靠近凿船,并以利刃绞杀敌寇;利用潮汐风向,顺风出击,出其不意登陆进剿。据说,陈标从善如流,出海平叛顺利,并兑现诺言,纳渔家女为妾,且由此引发身后尸骨被盗故事。此为后话。

据传,陈标带领舰身插满利刃的舰船巡洋灭贼,所过之处,海水漂红。潜入水下的水贼,被利刃绞杀无数。水贼精于水战,但始终不能靠近舰船。只有水贼首领,乘坐巨舰拼死相撞,并甩出挠钩飞身攀上陈标的舰船,眼看就要得手,陈标手起刀落,砍断水贼首领的一只大手。水贼首领的大手落入船舱,水贼首领溺水而亡。陈标退休回乡,带回了这只已经风干长满黄毛的大手。这只手如小蒲扇,一直保存在陈标族人后生家,后因失火烧毁。

此前,陈标因平定海南崖州(当时属于广东省)黎峒滋事,被传檄进剿,足部中箭,仍忍痛骑马追击20多里,留下病根。一遇湿寒,病足沉痛不能行步。平抚台湾后,他已年过七旬,多次上书致仕,朝廷不允。直到73岁,乾隆帝始恩允其告老还乡!

陈标的墓地在沙颍河北岸,正处于沙颍河陈湾水域宽阔凹型河水的环抱中。陈家的后代说,这里是个风水宝地。陈滩村原来就在河北岸沙滩上,陈标的墓地当时就在村南头。

关于陈标墓,有尸骨被盗的传说。

陈标有妻妾四人,生有四子:长子万清,官至茶陵州知县;次子万浩,举人,六修宗谱;三子万杰;四子不详。四子,很可能就是陈标在梭巡台湾期间纳妾所生的幼子。传说正是此子演出了一幕瞒天过海盗走陈标尸骨的闹剧。

陈标过世后,生活在南方的妾生庶子,曾辗转千里来到陈滩认祖归宗。古代嫡长为尊,庶出为贱。陈标的族人以为,南方小妾所生幼子上不了台面,且天各一方,少有联系,并无感情,坚决不答应所请。此子离开时丢下话来:“我早晚要把父亲的尸骨请到南方,以安立门户。”

又过了多年,分居南方的幼子,带着几条大船,船上装满南货及竹筢、扫帚,带领一众家小属下,浩浩荡荡经沙颍河开到陈滩。一干人众把船锚抛下,安营扎寨,吹拉弹唱,大张旗鼓为陈大帅扫墓祭奠。最后几天,南方的儿孙以货物受潮为名,在陈标大墓周围扯起绳子,从船上卸下筢子、扫帚竖立遮挡以晒物品,暗地里悄悄让人从河滩挖掘地道进入墓室,盗走陈标遗骨。得手后,竹筢、扫帚也不要了,扯起风帆,扬长而去。后因大雨过后地面沉降,陈滩村人才发现从南到北有一条地道直通墓室,方才想起来数年前此子认祖归宗不成,临走丢下来的那句话。

此事当真?经陈标的族人证实,几十年前,那条塌陷的地沟看起来仍非常明显。2019年,我市文物部门对陈标墓这一重要文化遗迹进行重修时,陈标的第14世孙陈金来,看到陈标的棺材依然光洁如初,棺木呈朱红色,没有任何腐朽痕迹。他故意用锋利的铁锹铲了铲,棺木发出“咣当”“咣当”似金属撞击一样的声音,让陈金来很是吃惊。

陈标两个儿子的坟墓一左一右在下首紧贴着父墓。沙颍河滨河公园改造时,施工队不小心把其中一坟铲平,露出了棺木一角,可以看到棺木依然完好。因此,陈标尸骨是否被盗掘,现在还是个谜。

陈标为官清廉,退休前儿子分别在陈滩村,以及现在的四五酒厂旧址南侧、关帝老街东侧广场贴近八一路大桥桥北侧一带,建有府邸,三进院落,大门门楣上书“帅府陈”三个大字。在酒厂大门斜对面的南北巷口,建有石牌坊,上书“总兵坊”。后来,府邸建筑及石牌坊被拆除。陈标后人曾带文物部门的同志现场指认,现在八一路二小的校园内还埋藏有“帅府井”。

陈标使用的大刀,刀身不知所终,但刀把长3米,陈家后人用来做了檩条;陈标的铁胄(头盔)很重,他的重孙子曾冒失地戴在头上,结果压坏了脖子,直到去世也没有扶正,一辈子被十里八村的乡亲称为“陈老歪”;陈标家存放的5道圣旨,每道宽近半米、长一米多,很多人都见过,后不知下落;陈大帅带回的行军锅,在14世孙陈金畅家保存,后来此锅及陈大帅的腰刀(长1.5米,宽0.25米,重48斤)和烧水铁壶,都在“大炼钢铁”时回炉了;大帅的蟒袍、花翎帽子、战靴、帅府灯笼都先后遗失。至今存放的只有帅府家的一对石碓窑子(石臼),仍在陈滩村民陈友奇家。

陈标为官30余载,长期驻守边疆海防,为官刚正清廉,关心民间疾苦,打击海盗水寇,参与平定动乱,维护海疆稳定,维系国家统一,功不可没。退休后,为人低调,不扰地方,身体力行,造福乡里,深得士民称道。

为报答义父深恩,陈标退休回乡后首先来到颍上县江口镇。看到券门失修,他捐资并号召修复了东、西、中三个券门,修缮了寨墙,疏浚了护城河,居留半年才回到老家。他出资凿井,为乡亲服务。村民至今记得,陈滩老村的古井,井口直径3米多,上横木板,村民可踩板汲水。井水极甘甜,可供全村使用。此井前后使用近200年,现埋在陈标墓北侧老村地下。

陈标从沙颍河出发,半生蹈海涉江,戎马倥偬,平乱定边,盖棺论定,被赞“忠孝廉勇”。他生死征伐,魂系故里,百年后,头枕沙颍河长虹碧波,安然长眠……

万川归海,山水相连,陈标的功名勋业,将随着历史迷雾的拨开,展示出其本来面目,成为照耀沙颍河的熠熠灯火!

2024-12-06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61862.html 1 大帅陈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