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文学的爱好始于高中一年级,高中毕业进了医学院,就很少再看医学以外的书。医学博大精深,与人打交道,一丝一毫也马虎不得,稍有疏忽,就有可能给患者造成痛苦或致命的伤害。所以,我一心扑在医学研究上。
我知道《周口日报》,是在我实习的时候,有个同学说周口办了个报纸,当时叫《周口报》,我还向他寻了一份。
到了2013年,我从事临床工作已20多个年头,才想起重温文学书籍。因为一位医学大家说,医生也要读些文学作品,便于和患者沟通。
有一天,我在医院办公室偶然看到了一份《周口日报》,读了几篇副刊版面上的稿件,感觉很不错,就想试着写一写。
有一次,我坐在车内等朋友,想写几句话发微信朋友圈。等朋友回来了,我竟洋洋洒洒写了五六百字。
驱车返程,只有前头一条光明的路。和朋友一路闲聊,至家已是半夜时分。我毫无困意,打开电脑,把文章写完,觉得发微信朋友圈获得数十行点赞已不是我的目标了。
第二天,我特意请教同事怎样发电子邮件,把这篇取名为《夜班》的稿件发到了报社的投稿邮箱。邮件发出后,我也没放在心上。过了两个月,一个高中同学见了我就说:“你发在报上的文章很好。”我听了很愕然地问:“写的啥?”他说:“《夜班》。”我问:“几号的报纸?”他说:“没在意。”我认真地嘱咐他:“回去看看,一定告诉我是几号的报纸。”
我在医院没有找到这张报纸,又特意去同学单位拿。拿到报纸时,晚霞映红半边天,我也兴奋到了极点,哼着曲儿回家。我没有先吃饭,而是把原稿和报纸上的文章逐句对照,才知道编辑给我修改润色了很多,对里面的用词、断句、句式、标点符号,都作了很多改动。我连看了三遍,感觉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有人提倡赏识教育,我觉着有道理,别说学生,就是成人也是如此。看到文字变成铅字,我心潮澎湃,顿时有了读书欲、写作欲。我要说的是,我最感谢、最佩服的人是副刊的编辑老师,他们把我的文章装扮得如东邻之子,恰到好处。多年来,很想到报社致谢,要说距周口也是近在咫尺,但觉得自己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没多少文采,有些胆怯。所以,至今没有去拜谢。
作为医生,我曾被《周口日报》报道过,后来又陆续在《周口日报》发了几篇文章。
近两年,父亲身体欠佳,且我工作太忙,很难沉下心来写作。但我没有忘记良师益友《周口日报》和《周口晚报》。同时,也没有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丝毫懈怠。
说句诚恳的话,我没有把文学创作等同于对医学的探究。对文学,还是那句话:“因喜爱而写。”因为,人生总要有个业余爱好,否则太寡趣。
人近花甲,应老当益壮,我绝不会松懈对医学的追求,也绝不会放弃对文学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