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峰
据《现代快报》(2月9日)报道,近日,上海部分中小学教师筹划家访却遭部分家长拒绝。浙江的一项相关调查也显示,超八成网友不赞成教师入户家访。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对家访这一传统教育方式的广泛讨论。
家访是否真的已经过时?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家访作为一种重要的家校沟通方式,其价值并未因时代变迁而消失,但其形式和内容确实需要与时俱进。传统家访曾是教师与学生家庭沟通的重要桥梁,老师通过家访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然而,时代在发展,传统家访面临着新的情况。一方面,现代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话、微信、视频通话等成为家校沟通的主要方式,这些方式更加便捷高效,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社会对个人隐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部分家长担心家访会暴露家庭隐私,影响孩子的公平教育。此外,现代家庭的生活节奏加快,许多家长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专门接待老师。
尽管面临现实困境,但家访的价值依然不可替代。因此,我们需要对家访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首先,家访的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家访的地点不仅限于学生家庭,学校、咖啡馆、茶室等公共场所均可作为备选场景。其次,家访可以与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开展“线上家访”,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进行交流,既节省时间,又能保护隐私。此外,家访的内容也应更加丰富和有针对性,教师在家访前需做好充分准备,结合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在校表现,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建议。学校和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根据家长的意愿选择合适的家访方式。同时,教师应向家长讲明白家访的目的,消除他们的顾虑,以赢得理解与支持。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