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奋发崛起正当时。走进扶沟大地,一项项创新技术迭代升级,一个个智能化工厂开足马力,处处奔涌着高质量发展的热潮。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近年来,扶沟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优势再造、换道领跑战略,持续提升工业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引进新技术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走进位于扶沟县中原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的河南省嘉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嘉友机械)生产车间,一台自动导引运输车来回穿梭,不停挥舞着机械臂进行物料搬运作业,控制屏幕实时显示生产数据。“这些智能化生产线被称为‘黑灯工厂’,是扶沟县汽车零部件企业从‘制造’迈向‘智造’的重要标志。”扶沟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所有的生产、存储、搬运、检测环节无需人工操作,主要由智能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按照设定的指令自行完成,一条生产线只需要一名工人看护管理。”嘉友机械总经理郝应峥介绍,智能化生产线运行后,经可研测算,在同等规模产量的车间,过去需要120余名员工,现在仅需要6名员工,生产效率比过去提高15%以上,产品不良率由7%降至0.8%,综合效益提升21%左右。
作为周口首批“黑灯工厂”之一,嘉友机械项目投资5.2亿元,2022年落户到扶沟县中原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拥有国家专利14项,安装智能化生产线12条,年产缸盖、缸体15万只,发动机零部件260万套,实现产品研发、生产、检测一体化。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产业是扶沟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较强的承载能力和突出的品牌优势。近年来,该县聚焦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底盘零部件产业链条,完善提升中原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园、绿色无尘铸造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具有区域集聚力、全省引领力、全国竞争力的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配件生产基地。
“现在订单多得忙不过来。”河南奥兰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简称奥兰船舶)副总经理刘兴旺说,奥兰船舶原本是一家采用传统砂型铸造工艺制作铜铝等机械发动机的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曾陷入困境,巨大转变来自引进3D打印技术之后。
走进奥兰船舶3D铸型打印中心,车间干净整洁,没有想象中的粉尘弥漫、铁屑横飞和火花四溅。该公司投资500万元引进的高端3D打印系统,正在按照程序制作一款结构复杂、高精度的铸件模具。
“这台3D打印机可以打印出结构复杂、高精度的砂型,并极大缩短产品设计周期,也可以制作高难度铸件产品,具有效率高、质量优、成本低的特点。”刘兴旺介绍说,凭借这套高精度打印设备,他们生产的缸体缸盖远销美国、土耳其等国家,品牌影响力大幅提高。
作为当地装备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奥兰船舶将这台高端3D打印机与行业共享,还与中国铸造协会、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沈阳铸造研究所合作,开展装备制造行业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扶沟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培育新产业
科技创新动能强劲
2025年2月12日,在扶沟县禾瑞五金塑胶光电制品有限公司(简称禾瑞光电)生产车间,组立、装调、测试等生产线有序运行,穿着全套防尘服的工人在一个个精密仪器前认真操作。
“禾瑞光电是一家专业从事光学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禾瑞光电董事长高亚明表示,禾瑞光电专注于车载镜头、安防镜头等光学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工作,产品主要应用于倒车影像、360全景镜头、行车记录仪、民用监控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
近年来,禾瑞光电以科技为引领,不断加大科研方面的投资力度, 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占有率。目前,禾瑞光电在光学镀膜、注塑成型和组装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主要为光学镜片提供各种镀膜工艺,相对于传统的光学冷加工,镀膜工艺需要更高的技术支撑。”高亚明表示,他们通过不断加大设备投入力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据了解,禾瑞光电深耕昆仑玻璃、光学镜头生产领域,主产品昆仑玻璃采用108道微晶原材及面板加工工序和24小时高温纳米晶体生长技术,具备高强度、耐磨、高透光性,获得全球首个瑞士通用公证行五星级玻璃耐摔认证,能够呈现清晰亮丽的视觉效果,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屏幕及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市场前景广阔。
2024年上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禾瑞光电总投资3500万元年产2500万套光电电子产品设备项目上马,重点对注塑机、镀膜机、全自动组装机等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完成后,自动化程度超90%,生产效率(产能)提高30%,产品质量(良品率)提高15%,可年产镜头420万片、滤光片300万片。
充足的科研投入换来的是货真价实的回报。目前,禾瑞光电拥有技术工人380余人,拥有实用型及发明技术专利30项,先后通过ISO9001、ISO14001等体系认证,客户群体遍布国内市场和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国外市场。
“我们的目标是在自主创新上下大功夫,未来在光学产品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高亚明信心满满地说。
今后,扶沟县将继续把打造新产业、探索新模式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抢抓光学产业风口,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不断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激发新动能
产业集群聚链成势
纺织印染是扶沟县重点支柱产业之一。该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开展“以商招商,以链招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4年上半年,作为扶沟“筑巢引凤”招商项目,扶沟世成织造有限公司年产织布2万吨、四件套120万套项目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主要建设生产车间、储存仓库、办公楼等,安装织造生产线8条。
同期投产的,还有河南商益纺织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毛绒布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主要建设生产车间、综合楼、仓储物流等,购置5条毛绒布生产线。“我们的产品远销欧美、非洲、中东等地区,为世界多个品牌提供优质高效的纺织和成衣全方位“一站式”服务。项目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5亿元,利税280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300人左右。”河南商益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兆丰说。
2025年2月6日,扶沟县举行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21.5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个。2024年,扶沟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拼经济的关键抓手,26个省市重点项目、78个“五张清单”产业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助力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70.3亿元,同比增长7.8%,生产总值跃居全市第一位。
2025年以来,扶沟县坚持以农业强市、工业强市“双强”建设为引领,紧盯先进制造业主攻方向,以“五张清单”抓项目,“十二个紧盯”促发展,“七个专项行动”打基础,以“起步就冲刺、开局就决战”的奋进姿态,全力以赴扩投资、稳增长,奋力冲刺“全年红”。
“依托中垣环保科技印染产业园,水天服饰成为海澜之家河南最大针织服装生产基地,东辰纺织、洋森纺织产品直供红豆、洁丽雅等知名企业,形成了纺纱、织造、印染、家纺、成衣于一体的全链条集群。”扶沟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说。
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扶沟县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助力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增加就业岗位。
扶沟县“双创”中心位于中原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占地450亩,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项目立足于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棉纺织及印染加工、蔬菜生产及精深加工产业进行布局和建设,打造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投融资服务、人才集聚和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双创”综合体。
“园区建有招商会客厅、综合展示厅、创新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孵化中心,即‘两厅五中心’,为入驻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产品研发、投融资、法律咨询等服务。”扶沟县双创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扶沟县出台多项支持政策,扶持创新企业发展。目前,清华启迪、国盛丰源、理工力强等企业已入驻运营,年内可培育高质量科创单元20家以上,引进创新技术人才80人以上,将有效提高扶沟县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创新创业、孵化培育、科技赋能、就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扶沟县在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各企业依托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占有率,为扶沟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目前,扶沟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级孵化器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2.8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