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5年02月18日
第1819版:2025周口两会特刊 PDF版

风好正是扬帆时 奋楫逐浪新征程

——西华县二○二四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耕德电子,万人工厂。 夏振华 摄

客商云集,产业兴旺。 曹阳 摄

创新引领,聚集成势。 记者 张猛 孙靖 摄

逍遥港口,通江达海。 记者 李龙周 摄

新区新貌,宜游宜业。 西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桃源仙境,如梦如幻。 马孝奎 摄

文旅融合,赋能发展。 记者 张猛 摄

城市颜值,焕然一新。 西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策划:王超 统筹:马勇 马永军 夏振华 执行:张猛 孙靖

核心阅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回望刚刚过去的2024年,时间给西华留下了不平凡的注脚。面对时代浪潮,西华勇立潮头,破浪前行。

工业经济高歌猛进。智能零部件和食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全面起势、聚链成群,耕德电子、凯旺科技、双汇食品等拿得出、叫得响、能出圈的“龙头企业”越来越多,产业规模越做越大,综合实力越来越强,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此外,西华智能零部件产业获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城市颜值日新月异。西华聚焦“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化”的目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城市建管,坚持路网、水网、绿网一并打造,拆违、拆乱、拆旧一并推进,治脏、治污、治堵一并开展,教育、医疗等民生设施一并建设,一座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正在崛起。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西华紧跟市委农业强市建设步伐,大力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医疗、商贸、物流、环卫等服务体系建设,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西华乡村产业兴旺指数位居全省一类方阵,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有了看头、农村有了说头、农民有了奔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近年来,无论是项目观摩评比,还是年度综合考评,西华都从全市“后进”变成了全市“先进”。西华争创的荣誉多了,典型发言多了,在西华召开的现场会多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对西华工作的评价越来越好,对西华发展的信心越来越足。

2024成绩单

回眸2024 年,西华在几个关键领域全面发力,取得显著成绩,各领域的突破与发展,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生产总值270.3亿元,增长7.5%,位居全市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57亿元,税收占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6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0%,工业增值税增长2.9%,高于全市23.3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长13.35%,衡量工业发展的核心指标均位居全市前三。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系统内资金13.4亿元。各项贷款较年初增长15.8%,位居全市第二,新增存贷比69.07%,位居全市第一。实施重点产业项目77个,完成投资20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7%。实施“三个一批”项目93个,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均为100%。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129.35亿元,其中,“五职领导”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75亿元,位居全市第一。西华四个季度“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综合评价稳居全市前三。

——产业发展优化升级。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完成年度任务。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5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培育省级孵化器2家、研发平台1家、市级产业研究院1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达90%。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68个,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2个,认定省级智能车间3家,智能化改造率提升至85%。获得授权专利88项,注册国家商标749个,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为2.8亿元。西华一职专与周口职业技术学院“3+2”分段制联合办学正式招生。耕德电子成为全市第一个“万人工厂”,被评为河南省制造业重点培育“头雁企业”。以耕德电子、海鑫电子、耕亿达科技、民赞科技等为代表的智能零部件制造企业达到27家,拥有数控机床8500台,年产值突破50亿元,以双汇食品、枣花面业、法斯达红酒等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企业达到30家,年产值突破45亿元,以中爽铝业、华璨铝业、华智造铝制品等循环经济产业项目达到27个,年产值将近40亿元。西华智能零部件产业获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西华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获批,城区面积增加4.2平方公里,“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全省先进。双狼沟生态治理和滨河公园建设持续推进,贾鲁河(西华县城区段)被评为市级幸福河湖。首个城市智慧书屋正式开放。万锦汇商场开业运营。南水北调新增供水工程建成投用,城区有13万居民吃上了丹江水。中州大道北延至西华高铁站全线通车。S218太西交界至小崔段等5个国省干道完成改建提升。华兴大道西段、G230城区段等道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人民路、教育大道、城隍庙路等11条道路完成管网清淤。拆除“两违”建筑1.65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1万平方米,实施危房改造107户。新建充电桩464个、充电棚67个,新规划停车位625个,维修更换路灯1990盏,修剪补栽城区绿化21万平方米。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扎实开展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清零专项行动,存量图斑清仓见底、新增违法动态清零,整改成效位居全市前列。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大力实施粮食减损增收专项行动,全年粮食总产达18.04亿斤。西华县优质果蔬、优质花生和皮营特色蔬菜种植基地获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平原洼地治理、灌区治理和县域沟渠连通工程,疏浚河道沟渠610公里,打通竹节沟799条,新建桥涵154座、提灌站1个,初步构建了全域大循环水系。全市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暨农村沟渠连通整治推进会在西华召开。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17个、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16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等辅助设施全部安装到位。深化农村环卫体制改革,搭建垃圾收运智慧化管理平台,垃圾清运实现全覆盖。顺利通过G344国家公路网检测,高标准完成S324中州大道至东王营乡段改建和绿化工程,新建农村公路45.3公里,改造危桥9座,提前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清零任务。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会在西华召开。开通城区19条和乡镇43条客货邮合作线路,实现县域配送全覆盖,西华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3.1万人以上,返贫致贫风险消除率达71.3%,同比提高4.51个百分点。在国家统计局乡村振兴统计监测中,西华乡村产业兴旺指数位居全省一类方阵。

——发展活力有效释放。深入推进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指挥中心,建立政务服务电话回访满意度监测机制,全面推广“入企扫码、阳光执法”制度。30家审批部门完成职能重塑,2091项行政审批事项完成流程再造。1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实施,234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103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办事材料、办事时间分别压缩30%、85%。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为企业办实事153件、解决问题263个,帮助企业招工6620人,新改造耕德电子职工宿舍504间,建成投用人才公寓156套,新增各类经营主体10188户,减免退税3.46亿元,惠及企业8.93万户次。新报批建设用地5190亩,储备工业用地628亩,处置年度批而未供土地1238亩,盘活闲置资产34宗。全面完成平漯周高铁西华段征迁任务。充分发挥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帮助1927家企业融资5.77亿元。西华在全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中位居先进位次。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财政民生支出4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高质高效完成十项重点民生实事。新增城镇就业692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18人,新增技能人才9705人、高技能人才5821人,均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西华的哥”入选河南省区域人力资源品牌。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1171万元,购房补贴、契税补贴767万元。成立以城带乡教育集团39个,完成标准化达标学校建设24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9所,新增学位4840个。全面整合农村教学点173所,调整优化城区学校9所,基本实现多学段学校均衡布局。PM10、PM2.5分别下降7微克/立方米、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达268天,综合排名位居全省第13位。县人民医院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全部通过省级验收,县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李大庄乡卫生院通过县域医疗次中心验收,大王庄、东王营等13个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项目全部完工,奉母、叶埠口等4个乡镇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全年发放各类民政资金1.73亿元。完成适老化改造554户,田口乡、大王庄乡敬老院成功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全省县级首次应急救护大赛、全省红十字会“根在基层”调研活动、河南省“文明实践乡村行”集中活动日启动仪式、全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现场会在西华召开。黄桥乡裴庄村作为分会场举办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桃花源生态风景区纳入河南省“上春山·沐春烟·览春景”5条主题旅游线路。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整改消除问题隐患1.3万处,高层建筑消防验收备案率达100%,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不良贷款加速清收,系统性金融风险防线持续巩固。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市定1017套保交房任务全部完成。有效应对极端天气,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扎实开展强基创优三年行动,实现“五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全覆盖。全力开展突出犯罪大会战,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治乱,重拳整治新型网络诈骗,发起全国集群战役2个,追缴涉案资金4000余万元,全县未发生规模性群体性事件、恶性案件,实现全年“零命案”。信访总量较2023年同期下降25.7%,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达100%,群众满意率、一次性化解率稳步提升。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西华广大党员干部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中锤炼了党性、坚定了信念、激发了干劲,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强力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严肃查处了一批“蝇贪蚁腐”,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统筹抓好宣传、统战、司法、武装、群团等工作,大力支持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依章程行使职权,全市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工作现场会在西华召开。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实干干实”的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打造了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2025这样干

思路:多维发力 塑发展新势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西华以创新为笔、绿色为墨、协调为尺、开放为纸、民生为魂,竭力绘就高质量发展图景,为城市的繁荣发展与民众的美好生活筑牢根基。

西华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为遵循,锚定“两个确保”,聚焦“十大战略”,踔厉骏发,踵事增华,以新发展理念谋兴县之策、施惠民之政、扬奋进之帆,深入实施“农业立县、工业强县、科技兴县、开放活县”发展战略,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布局、稳步推进,“西华粮”扩面稳产持续充盈豫东粮仓,智能零部件和食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集聚链式发展,高铁、高速、航空、水运“四位一体”多式联运体系日臻完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提质增效、换挡升级。

目标:增长7% 踔厉再向前

发展有目标,踔厉再向前。西华2025年经济发展目标明确,各项指标彰显该县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坚定决心与蓬勃信心,必将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2025年西华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以上,进出口稳中提质,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定在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粮食产量稳定在17亿斤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十四五”考核目标。

西华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昭才表示,西华将始终聚焦“四高四争先”,以助推工业强市和农业强市建设为重要抓手,以深度融入周口中心城区为发展方向,持续在稳增长、调结构、育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上下功夫,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华篇章。

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西华干部群众只要坚信方向明确、举措务实、行动有力,奋勇搏击、迎难而上,就能汇聚起无坚不摧的力量,就能将绘就的美好蓝图变为生动实践。

干法:干字当头 奋发有为

坦途是走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

为实现 7% 左右的经济增长,西华将“项目为王”理念贯穿发展始终。在争项争资上,以敏锐眼光抢抓政策机遇,谋划项目,吸引资金落地;在招商引智工作中,通过驻地、精准招商壮大主导产业,搭建返乡创业平台,为发展注入活力。建立2025年“五个清单”项目库,明确进度,确保一季度开工率超40%,完成占补平衡、增减挂钩指标,保障项目建设用地。

工业强县是西华发展关键。围绕智能零部件和食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增强竞争力。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园“一场四基地”建设,发展飞行员培训、无人机研发等新业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进高科技、低能耗的资源再利用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化、低碳化。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核心。西华全力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创建,2025年计划新增10 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建多个国家级、省级科技孵化器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四类企业”,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推进产教融合,建设周口文理学院西华院区,引进顶尖、领军、青年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新型城镇化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持续完善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周平高速西华段开工建设,积极争取濮潢铁路在西华设站,着力把西华打造成多式联运交通枢纽。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3条45公里,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基础。统筹推进城镇建设,围绕构建“一主一副一环 N重点”全域空间发展格局,做强主城区,做优小城镇,加快形成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深入挖掘内需潜力,繁荣城市经济,以商业繁荣聚人气、增活力。

乡村振兴是协调发展的抓手。坚定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7亿斤以上。扎实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县域教育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商贸服务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巩固提升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根本。教育领域,推行“集团化”办学和“县管校聘”,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培育工程。健康西华建设中,促进中医药创新,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医院转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特困供养等救助,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 。

未来,纵有疾风起,亦有海波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华县委书记田林表示,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保持政治定力,恪守职责使命,以只争朝夕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敢做善成的拼劲,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夺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西华实践的新胜利。

2025-02-18 ——西华县二○二四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67388.html 1 风好正是扬帆时 奋楫逐浪新征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