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5年02月19日
第19版:2025周口两会特刊 PDF版

黄泛区农场:行远自迩再向前 踵事增华铸新篇

策划 许克学 统筹 李军 张薇 执行 张猛 孙靖

群力群策,共建共享。 记者 张猛 孙靖 摄

瓜果飘香,远销海外。 张薇 供图

躬身科研,种业更强。 记者 张猛 孙靖 摄

喜获丰收,农强民富。 记者 张猛 孙靖 摄

民生工程,深得民心。 记者 张猛 孙靖 摄

农机轰鸣,劳作欢歌。 记者 李龙周 摄

金色土地,粮稳物丰。 张薇 李龙周 供图

黄泛区农场,一片充满故事的土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铭刻着往昔的风雨与今朝的蓬勃。

1938 年,因战事,花园口黄河大堤被炸开,豫东平原沦为泽国,洪水退去,留下荒沙肆虐的 “黄泛区”,民生凋敝,满目疮痍。新中国成立后,希望的曙光洒向这片土地。1950 年,中央黄泛区复兴委员会成立,开启复兴之路。次年,黄泛区农场诞生,来自各地的拓荒者扎根于此,开启创业征程……2019年进行“政企分离”职能改革,行政管理职能移交至(原)周口经经济开发区;2023年3月,黄泛区农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

“黄泛区农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接得住、管得好、服务好、发展好’要求,深谋实干、向新而生,城镇建管、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产业发展稳步跃进、项目建设起势见效、人居环境提颜增质、党员干部干劲十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社会事业迈入良好发展轨道。”黄泛区农场党工委书记张晓说。

回眸2024年:农稳业兴民安乐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作为国计民生的基石、国家安全的底线,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粮食安全不仅是百姓温饱的保障,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关键支撑。从古代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到如今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的坚定宣示,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议题。而在守护粮食安全的征程中,黄泛区农场砥砺前行,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的力量,书写粮食丰收的壮丽篇章。

“作为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省最大的小麦育种基地,我区紧紧围绕‘率先建成农业强市’战略,着力在农业强省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当标兵。2024年全年粮食总产突破2.25亿斤,超额完成市定1.55亿斤年度目标任务,优质麦种播种面积9.46万亩,完成了9.34万亩的夏粮面积目标,并以‘零火点’‘零事故’顺利通过‘三夏’‘三秋’大考。”黄泛区农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谷静说。

如今,黄泛区农场已是现代农业的典范。10万亩标准化种子繁育基地,麦浪滚滚、瓜果飘香、物产丰饶,大中型机械高效作业,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程度99%。每年产出 11.5 万吨粮食,全区农业订单率90%以上,优质麦种畅销全国,小麦种子产销量占河南省的 10%以上,全国的 3%。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黄泛区”牌黄金梨,连续6年蝉联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连续17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黄泛区”牌黄金梨远销海外,2024年仅黄金梨一项,销售收入突破1.16亿元,带动村民就业1000余人(次),户均增收2000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黄泛区农场在省内外流转土地近100万亩,从业人员2400多人,其中,南坡村仅靠土地流转一项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3.8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黄泛区农场土地流转经验在全市推广。畜牧业蒸蒸日上,成熟的工厂化饲养模式下,年出栏 8 万头瘦肉型猪,3.5 万头猪供港出口,其余供应各大城市。工业发展同样亮眼,绿原化工、天鹰缸套、富强食品等企业各显神通,产品畅销各地。商贸热闹非凡,220 余座冷库组成中原最大冷库群,批发市场交易火热,场部小城镇商业网点星罗棋布。

屡获殊荣的黄泛区农场,正大步迈向更辉煌的未来。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谋划的历史文化街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历史建筑修缮及市场街商铺活化利用项目,已经被建议纳入“十五五”规划项目名单。

为了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泛区农场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精心描绘未来的发展蓝图。开展城区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给城市做了一次深度“美颜”。1.5万余平方米的道路重焕生机,曾经坑洼不平的路面如今平坦宽阔,让群众出行更加安心便捷。街边的游园和道路绿化迎来“新生”,工作人员精心进行绿植补栽和修剪,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给群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赢得了群众的点赞。

2024年,为让民生实事落地生效,黄泛区农场解决中心医院8年建而未用的问题,顺利使其通过国家二级医院创建评审验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恢复了黄泛区农场高考考区,并对各学校教学条件和校园环境进行整体改善;切实兜牢“三保”底线,财政运行平稳有序;爱老食堂以菜品多样和服务优良,受到社会各界人士一致好评;构建“四级网格”管理体系,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项目建设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更是解决就业、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树牢“项目为王”的理念,充分认识项目建设对黄泛区农场发展的重要性,认真谋划各类项目27个,计划投资总额24.25亿元,拟申请债券总额18.31亿元。其中,黄泛区农场中心城区4条主干道雨水管网修复项目资金已到位,2024年12月份已开工建设,中心医院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已争取5400万元债券资金,首批专项债资金500万元已拨付到位,正在进行采购程序,建设路提升改造项目工程正在进行财政评审。一个个项目在黄泛区农场落地生根、裂变生长,为经济肌体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展望2025年:粮丰景美百姓富

黄泛区农场的蓬勃发展,始终紧紧围绕着一个 “农” 字。 “农” 字,如一条坚韧的丝线,贯穿其发展历程的每一个阶段,成为其持续进步的根基所在。从最初克服艰难实现种粮丰产,到逐步构建起现代化农业设施体系;从积极探索智慧农业的创新应用,到潜心投入品种选育的科研攻坚;从大力推动农技推广,助力农民提升生产技能,到深入开展农产品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再到巧妙融合农业与旅游,开辟农业旅游新路径,这一系列的发展成果,无不在彰显着 “农” 就是黄泛区农场的发展之本。

展望未来,黄泛区农场还将在“农”字上继续深耕细作,让粮食更丰产、让景色更秀美、让百姓更富裕。

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在现有企业品牌和“三品一标”的基础上,依托“黄泛区”牌黄金梨、小番茄、富硒小麦等农产品,持续培育黄泛区农场知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创建绿色农产品保障基地,提升黄泛区农场农业综合竞争力,打造全省人民的放心“菜篮子”、安心“面袋子”。

全面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深度挖掘黄泛区抗战文化、黄河文化、农垦文化、知青文化、干校文化、生态文化等红色文化优势,发挥黄泛区农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引领作用,依托黄金梨示范园、万亩果园、万亩麦浪等田园风光,以及场史馆、将军旧居和五七干校旧址,抢抓文化政策机遇,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活化利用文旅资源,探索发展休闲观光、教育科普、研学文旅、创意农业等文旅产业,全力打造集红色教育、观光旅游、农业体验为一体的黄泛区生态旅游区,为黄泛区社会事业发展启动新引擎激发新动能。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省长王凯关于“黄泛区农场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指示精神,认真谋划推进黄泛区与西华县融合发展,谋划好黄泛区与西华县安罗高速连接线道路融合、生态农业旅游融合、历史文化融合等项目。加快推进黄泛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黄泛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垃圾收集处理工程,持续推进城市更新。科学规划中心城区生产空间、生态空间,通过紧凑型布局,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园林式”小城镇,提升群众幸福感。

以“产业兴旺”带动集体经济。进一步强化创建工作专班力量,细化创建考核评价办法,加大宣传发动力度,专题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工作重点任务落细落实,计划2025年年底达到“产业兴旺星”全覆盖,加快推进南坡村“渔光互补”项目建设,带动村集体经济涨幅20%以上。

张晓表示,他们将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对照一揽子促经济发展政策任务,持续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筑牢种业基石,稳住农业基本盘,“擦亮”现代乡村新面貌,全力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周口篇章贡献更多黄泛区农场力量。

2025-02-19 策划 许克学 统筹 李军 张薇 执行 张猛 孙靖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67656.html 1 黄泛区农场:行远自迩再向前 踵事增华铸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