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更替,暮去朝来。回望2024年,全体城管人深入贯彻“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的工作总要求,坚持干字当头、奋发有为,用苦干实干巧干奏响了不懈奋进的主旋律,以实干实绩实效彰显了城市建设管理者的责任担当,用心用情、精心织就百姓美好生活的“幸福图景”……过去一年,市环卫中心、市市政服务中心等各级“城市管家”紧盯主责主业,坚持以创文、创卫、创园、创绿工作为抓手,借助信息化手段,建设智慧城管数字平台,城市管理更加高效、更加精细,城市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全力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行。
垃圾分类
焚烧发电资源回收再生
生活垃圾分类看似一件“小事”,却关系千家万户,是一个城市精细化管理、基层治理能力、文明水平的综合体现。过去一年,市环卫中心按照周口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会议精神,严格遵循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将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办成“民心实事”“暖心大事”。2024年,市环卫中心与市城发环保能源(商水)有限公司等企业携手,强力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分类处置等工作,让垃圾资源实现回收再利用。
市城发环保能源(商水)有限公司是我市为解决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攀升专门引进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公司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实施范围涵盖全市域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焚烧、余热发电等环节,加上配套建设的烟气净化、废水处理等环保设施,环保和安全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如今,全市范围内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集体系已经形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024年累计完成入厂垃圾量46.83万吨,发电量16649.36万千瓦时,上网电量14554.85万千瓦时,完成年度计划的100.00%;平均综合厂用电率12.64%。项目的成功实施,大幅度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带来的土地占用和环境污染,降低空气和水体污染风险等问题,极大地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力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我市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垃圾处理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示范。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蛙小二”利用我市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平台,在中心城区各街道社区周边,打造居民一公里垃圾分类回收站(点),等居民把可回收垃圾送上门变现,让垃圾分类全链条形成“闭合圈”;餐厨垃圾运输处置企业河南正康环保科技公司,配合市环卫中心与各区组成4个工作组,和中心城区2100多户餐饮店签订《餐厨垃圾统一收运处置服务协议》,扎实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再利用,用心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市环卫中心
匠心“绣”出幸福宜居家园
作为城市环境卫生、生活垃圾分类、餐厨垃圾等再利用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的主力军,过去一年,市环卫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城管局的悉心指导下,坚持“清洁城市,造福人民”的服务宗旨,聚焦生活垃圾中转站运行管理和清运工作,加快推动行业精细化管理等各项洁净工作,对中心城区建好或提升改造后的400多座公厕进行精准管理,指导各区对129座公厕进行无障碍通道完善提升;加强对中心城区垃圾中转站的日常监管,强化对中转站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保养检修,确保中心城区39座生活垃圾中转站设备正常运行;严格按照城区道路保洁“双十”标准,与城管办共同实施“深度清扫保洁”考核,让“如厕难”“脏乱差”等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持续秉承“精心、精细、精致”的城市管理理念,市环卫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持续聚焦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通过精细管理、匠心营造,外塑形象、内提品质,“城市美容师”用双手“绣”出了一幅幅生态美景家园,精心呵护出了一座亮丽的临港新城。
全体环卫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持续推进城市管理服务精细化、精致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坚持每天定时用高压水枪冲刷地面、箱体,保持站点干净整洁、无异味;累计印发《致环卫工作者的提醒书》4000余份,提醒环卫公司、物业小区等进入站点倾倒垃圾的人员,规范有序倾倒,保持车辆干净整洁;根据需求进一步优化生活垃圾清运路线,全年累计转运中心城区产业的生活垃圾25.5万吨,保障垃圾不落地、日产日清,清运率做到100%,驾驶途中无洒、滴、漏现象……“城市美容师”用心、用情、用“温度”换取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暖意、惬意、诗意。
市政服务
精准高效护安全惠民生
如何进一步擦亮群众幸福“成色”,守护好群众“脚下安全”?
过去一年里,市市政服务中心严格按照新时期市政管养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紧紧围绕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中心任务,以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为目标,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积极拓展工作思路,与时俱进,扎实工作,确保实现“道路平整、排水畅通、路灯明亮、桥梁稳固、设施完善”的工作目标,聚焦城市道路桥梁建设和老城区排水管网、主次干道路面、泵站、排水口及闸阀、路灯照明设施管养,实现精准管护。累计完成八一大道、七一路、西大街等道路沥青路面维修7828平方米、人行道4397平方米、侧石583米,全力守护好群众的“脚下安全”,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常态化对中心城区所辖排水设施进行排查巡检,组织专业人员对排水管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清掏,保证城市排水通畅;对发现问题的井盖、堵塞的检查井进行更换和维护,累计完成疏通管道60公里;更换雨水箅子424套,更换井盖576套,处理管道堵塞、冒水点599处;完成雨污水检查井清掏978处、雨水收集口清掏1210座。加大对各泵站设备检查维护力度,补短板、排隐患,做好抽排、电力等设备安全检查,保证机房设备安全高效,特别是汛期泵站设备的良好运转。根据“有路有灯,有灯必亮”的工作要求,对辖区的路灯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对损坏的路灯进行及时更换,累计完成维修路灯1763盏,维修线路故障394处,更换线缆6220米,路灯用电安全和照明安全良好,城市照明率长年保持在98%以上。严格按照《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桥梁巡查,对城市桥梁的管养体系、检测评估、养护维修、安全防护等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收集审核相关资料并建立“一桥一档”制度,完成对城区中州大道大桥、八一大道大桥、大庆路大桥、贾鲁河桥等9座桥梁结构安全检测、桥面人行道及围栏等市政设施的维修,确保桥梁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温情执法
周全服务守护“万家烟火”
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一环,燃气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市民安危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24年,我市的燃气服务企业——周口市天然气有限公司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积极推进智慧燃气建设,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升级优化智慧燃气应用,建成了“1+4+3+X”智慧燃气安全运营管控体系和“GIS管网一张图”管理机制;从气源引进到用户末端,从外部施工到内部安装等工作场景,实现了管网巡查实时展现、隐患处理实时跟踪、交叉施工实时展示、燃气泄漏实时监控、管网压力实时监测、压力气流实时更新、户内泄漏实时监护等动态监控,真正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安全监护,燃气安全“一网统揽”“一网统管”在我市已提前实现。
为进一步夯实燃气安全,该公司2024年率先在行业内将无人机技术应用到燃气运营领域,实现了人巡、车巡、机巡的立体化巡检模式,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积极落实《周口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切实加强涉燃气第三方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按照“三管三必须”和“四不放过”原则,开展第三方施工监护工作,2024年全年共监管涉燃气施工174处,保障了管网安全运行;率先在我省开展老旧管网改造工程,累计完成老旧管网改造6900多米,随新建道路敷设燃气中压管道1万多米;老旧管网升级改造还被住建部列为《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二批)》,在全国进行推广。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用气需求,该公司积极拓展气源渠道,一方面和上游单位密切沟通协调,与河南省天然气储运有限公司签订“两部制”协议,与多家优质供气单位签订长期稳定供气合同,确保气源充足稳定;一方面根据季节用气特点和用户需求变化,在豫东应急储备库储备大量LNG,积极有效应对极端天气下的用气高峰,保障城市正常运转,让居民温暖过冬,企业安心生产。
为全面推进燃气安全工作,消除燃气安全隐患,该公司积极推进燃气居民用户安全装置加装工作和工商业“瓶改管”工作。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公司管辖区域内的74万用户,燃气自闭阀和不锈钢波纹软管已经加装完毕,“瓶改管”已改装900余户,正按照“能改尽改”原则,持续推进“瓶改管”工作。
于细微处见功夫、见质量、见情怀。过去一年,我市将城市管理“内循环”升级为社会治理“大循环”,周口城管人坚持“外修风貌、内提功能”,始终将百姓幸福指数作为民生考量,在发展理念中深植民生情怀,时刻绷紧燃气“安全弦”,书写带着“温度”的发展答卷,打通城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谱写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动图景,构建全民参与、多元共治的城市管理新格局,让群众在更多细微之处提升满意度、提高获得感。
图片由王世权、马振宇、魏峰洲、何畅、雪威、李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