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策划:王健
摄 影:刘俊涛 王映 梁照曾 李龙周
临港经济:黄金水道追“智”逐“绿”
记者 王永剑
新春伊始,周口临港经济迎来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站在沙颍河畔放眼望去,周口中心港集装箱整齐排列,智能化码头作业繁忙有序;小集作业区塔吊林立,施工正酣。作为中原地区连接长三角的重要门户,周口正以“智”为核,以“绿”为底,推动“经济通道”转变为“通道经济”。
水上运输数据靓丽
2024年,周口港航运货物吞吐量达520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6.3万标箱,均创历史新高。我市航运不但跑出“加速度”,还干出“新高度”,国内外集装箱航线达到33条,有力印证了周口临港经济的迅猛发展。
这一历史性突破,既是周口临港经济的跨越,也是河南航运大发展的缩影。
2024年,我市大宗货物航运的“亮点”数据包括:煤炭及制品2203万吨、金属矿石747万吨、钢铁224万吨、矿建性建筑材料316万吨、水泥250万吨、粮食593万吨、化工原料及制品380万吨……美国和巴西的大豆、法国的大麦、澳大利亚的小麦、泰国的木薯淀粉与纸浆等国外产品常态化进口到周口;我省的氯化铵、硫酸铵、耐火材料等出口到印尼、马来西亚。黄金水道正释放黄金效益。
如今,周口港陆续开通至上海港、连云港港、太仓港等19条国内集装箱航线,以及至美国洛杉矶长滩港、迈阿密港等14条国际集装箱航线,货物集散范围覆盖河南、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河北等中西部六省(自治区)以及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区、海南自由贸易港。
港航建设日新月异
2024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战略部署,抢抓周口港被列入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的历史机遇,统筹推进港口建设、航道建设、产业培育,及时启动周口港中心作业区项目,规划建设22个2000吨级泊位,全力打造立足国内、服务西北、面向世界,集装卸存储、中转换装、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化、专业化集装箱水陆联运枢纽型作业区。
今年1月15日,全长12.6公里的周口中心港集疏运铁路专用线开工。该铁路线与漯阜线、京广线、京九线等国家铁路网无缝对接,推动周口港形成“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进一步夯实现代化枢纽港区地位。
我市还积极推进沙颍河周口至省界航道提升工程(四升三)建设,对航道、船闸、桥梁提升改造,创造良好通航条件。另外,占地约720亩、年吞吐量600万吨的煤炭储运中心项目将于今年全面开工建设。
临港产业枝繁叶茂
2月5日,周口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河南交投集团今年将推进贾鲁河通航工程前期工作,计划2030年建成。在周口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协同推动贾鲁河通航工程”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今年的市两会上,我市提出积极壮大临港制造业,积极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港口型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周口联动创新区,建成内河港口海关监管作业区,完善进出口通关服务体系,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建设。
在临港制造业上,我市推进大宗商品、钢铁深加工等临港偏好型产业向港口集聚,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推动河南钢铁集团周口基地二期宽厚板、龙都电磁新材料、周海粮油产业园等项目投产达效,加快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中储粮仓储、中农保供基地、瑞茂通二期等项目建设。突出抓好生物化工园区建设,推动鑫丰生物、海盛生物等项目投产达效,加快生物经济共享产业园、颍海低聚肽提取等项目建设,打造生物经济产业基地。
我市大力发展临港物流,加快推进大宗商品储运设施建设,积极申建国家级煤炭储运基地,建成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港一期功能配套区、范营作业区智慧堆场,提升大宗商品集散储配能力。加强与沿河沿海港航合作,东向深化与长三角航运产业融合,南向推进与“六省七港”联动,西向扩大七省(自治区)大宗货物辐射范围,切实把临港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当前,周口临港开发区已集聚生物化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现代临港物流四大临港偏好型产业。益海嘉里、娃哈哈集团、五得利面粉集团、山东鲁花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为周口经济增长打造新引擎。
国际粮商巨头益海嘉里重点布局,在周口投资100多亿元建设8个重点项目;被誉为“世界轧机之王”的5600mm宽厚板轧机生产线试车成功,河南钢铁集团周口基地被寄予厚望,正在成为河南钢铁产业转型的“新前沿、新立足点、新增长点”。
满帆奋进,干字当头,勇挑大梁。周口锚定打造物流枢纽中心,加快建设亿吨大港口、发展亿吨大物流、培育千亿级大产业,推进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让沙颍河真正成为链接内外的中原出海新通道。
朝工业强市“加速奔跑”
记者 何晴 李艳华
又是一年春风来。生产车间机器高速运转,建设工地塔吊林立如阵,冬去春归的三川大地,跃动着奋力发展的强劲脉搏。
聚焦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大特色优势产业,我市坚持“项目为王”,统筹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金丹科技年产5万吨聚合级乳酸、乐普药业司美格鲁肽等项目建成投用,不仅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在相关领域引发连锁反应,吸引了上下游众多配套企业的目光;
天罡可降解塑料制品产业园建成投用,为环保产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绿蓝纺织年产1.5亿米纺织印染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这一“周口速度”令人惊叹;
鹿邑县美妆彩妆产业、川汇区绿色建材产业、西华县智能零部件产业被认定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数达6家,居全省第1位;
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与效益均居全省首位,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4.1%、17.6%、10.1%。亮眼的数据背后,是众多企业的奋勇拼搏与政府部门的精准施策。数据描绘的是发展,传递的是信心,带来的是希望!
今日周口,正在建设工业强市的道路上“加速奔跑”,扬帆起航风正劲!
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餐饮业所用的碗、盘、勺、叉、吸管;医用的骨钉、缝合线;用于饮料、乳制品、糖果的酸味剂、抑菌剂;散发着玉米香气的生物可降解食品袋……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丹科技)以乳酸、聚乳酸等为拳头产品,纵向深挖原料供应与制品开发,横向拓展配套产业、补齐链条短板、强化产业韧性、延伸价值链条。目前,金丹科技年产6万吨生物可降解聚酯项目满产达效,5万吨L-乳酸技改项目工艺领先,乳酸产能居全球同行业前三位。
“目前,我们已成为全球乳酸、聚乳酸加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最为完善的企业之一。特别是在科技研发方面,公司坚持每年投入约1亿元,研发改进聚乳酸、PBAT、PBS等可降解材料生产技术 ,全力推动可降解材料产业化生产取得新突破。”金丹科技董事长张鹏说,公司产品出口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加快推动生物医药、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以建设生物化工园区为抓手,全力打造优势明显的生物医药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郸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项城化学药品及原料药产业集群。以金丹科技为龙头,以郸城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基地为核心区,周口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强力起势。
智能终端零部件产业链集群发展同样亮眼。龙头企业耕德电子成为华为智能零部件制造关键供应商,与18家企业合作关联,吹响了“进圈入链”集群发展的集结号。耕德电子的“龙头”起舞,是周口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作用和技术优势,全力打造全国有影响的智能零部件生产基地的一个缩影。我市抢占新赛道,紧盯“风口”行业,利用区位、产业链、人才、成本、政策等优势,强龙头、建链条、聚集群,全力建设全国有影响的智能终端零部件生产基地,着力打造引领周口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加速聚集
全力推动“6+17+N”产业链群规模持续壮大,鹿邑县美妆彩妆产业、川汇区绿色建材产业、西华县智能零部件产业被认定为2024年度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数达6家,居全省第1位。河南钢铁集团周口基地宽厚板项目如期竣工投产,“世界轧机之王”试车成功并接受市场订单。澄明食品工业园年产值突破36亿元、税费超亿元。红绿蓝纺织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全市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与效益均居全省第1位,迈入智能印染新阶段。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
全面推进“一转带三化”,34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全部投产,766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诊断,78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入选省级数字化转型项目库,30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车间)、绿色工厂、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项城、沈丘、太康开发区分别入选国家级重点园区水效领跑者、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数字化转型标杆、全省转型升级试点开发区名单。
今日周口,产业体系加快完善,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一个特色鲜明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正在形成,一幅绚丽的工业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城区提质焕新 魅力三川嬗变
记者 李瑞才
“老旧小区改造、治理空中‘飞线’,楼体外立面变美了,面貌焕然一新”“七一路跨沙颍河大桥和文昌大道跨贾鲁河大桥建好通车了,中州大道北延、建设大道东延、文昌大道西延、银珠路北延、八一大道北延等一大批‘断头路’被打通,城区主干道拓宽改造完成,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绿化水平更高了、群众出行方便了、城市更有品位了”……说起中心城区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无论是老城区的居民,还是新城区的旅居者都交口称赞。
一城之美,在于山水禀赋、人文底蕴,更在于精致建设与长效管护。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加快建设园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宜居城市。城管、住建等部门和中心城区各区严格落实“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工作要求,通过“强治理”“细绣花”“智提升”三大策略,聚焦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优服务,持续推动城市更新提质。截至目前,我市先后对近1400个住宅小区和一部分背街小巷进行提升改造,全面完善雨水管网、小区绿化和市政基础设施,一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实现了“破旧立新、一步一景”的华美蝶变,成为广大市民的幸福家园、文化乐园。
一座城市的诗意、品位更多体现在绿化里、水系里、街区里……我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提质暨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沙颍河滨河生态经济带、关帝庙历史街区、周口野生动物世界等一大批城市更新提质项目,重点推进中心城区沙颍河两岸滨河公园及滨河道路连通工程和沿河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全力把沙颍河打造成经济河、文化河、生态河、开放河、幸福河。
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在于前瞻的眼光及定位,更在于长远的目标和规划。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周口中心港为核心,规划建设10个港区,进一步优化港口总体规划,精心打造一座水运发达、交通便利,具有“国际范、中国风、中原韵、周口味”的现代化临港新城。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绣花般的功夫、现代化的手段、可持续的理念,统筹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行动,既塑城市之形,更筑城市之魂,让魅力周口变得更有品质、更有内涵、更有温度、更有韧性、更有特色、更有活力。
文化“出彩” 旅游“出圈”
记者 黄佳
在这春满三川、万象更新之际,第二届周口伏羲文化旅游节暨第五届周商大会如期举行。天下周商共聚一堂,共话桑梓情谊,共谋发展大计,携手开创周口更加美好的未来,也必将为周口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化,是一个地方最深远、最核心的竞争力。在周口这片土地上,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历史底蕴深厚。近年来,周口市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消费,让广大游客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
以文塑旅更多元。在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与“李白”一起猜歌名,感受“时空穿越”的奇妙;在太清宫景区观看《紫气东来》实景演艺;在周口野生动物世界参加山海奇幻游国风游园会;在关帝庙广场逛“三川十馆·春会”,欣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从观光到体验,从看景到入景,文化创意催生发展动能。
以旅彰文更精彩。文旅融合是激活文化基因的重要手段。我市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利用,打造景区文化IP。周口建业运河古镇每周二、周四晚间上演短剧《千字文书院》《老子悟道》;老子文化博物馆借助全息成像技术,直观展现老子深邃思想;以旅彰文的实践日益丰富,游客获得了多元的文化体验。
融合发展更繁荣。去年,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成功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周口建业运河古镇、商水叶氏庄园成功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豫东考古研究中心在淮阳揭牌;太康刘庄遗址入选“2023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豫东地区考古标本库房等被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保护传承“专精特新”项目库。
去年和今年,我市成功举办两届“三川十馆·春会”;去年3月,文化之美——2024·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与第二届周口伏羲书展在太昊陵庙会期间举行,千年古庙会生发了文化新气象;去年7月,“夏爽中原·老家河南”第三届周口荷花节开幕;今年3月1日,2025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暨周口伏羲书展举办。“诗和远方”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中实现更好联结,用“文旅流量”带动了“消费增量”。
展望未来,周口市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深度融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性的文旅需求,更加生动地向游客讲好周口“诗和远方”的故事,以更加开放的怀抱欢迎四海宾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