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025年03月08日
第02版:要闻 PDF版

欧家棕编: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乡土周口)

□记者 王吉城

“3月13日,我将受邀到鹿邑县太清宫景区参加非遗项目展演,届时会展示我们最新的产品……”近日,欧家棕编第八代传承人欧玉柱在周口参加一场推销活动后,兴奋地向记者透露了他接下来的行程。

欧玉柱向记者展示了棕编技艺,还通过视频介绍了他的棕编非遗工坊。工坊的展示架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棕编作品:栩栩如生的蚂蚱、灵动的蝴蝶、矫健的骏马,仿佛将大自然浓缩其中。工人们熟练地摆弄着棕叶,神情专注。

欧玉柱告诉记者,欧家棕编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已有200多年历史。创始人欧家林到广东经商时,把棕树种植技术引入沈丘。农闲时,他用棕叶编儿童玩具和小动物给本村孩子玩,欧家棕编由此诞生。后经欧阳虎、欧杰三传承,欧家棕编逐渐发展成一种棕编艺术。如今,欧家棕编已成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回忆起与棕编的初次相遇,欧玉柱说:“小时候,长辈们用棕叶变出的那些小玩意儿,对我来说就像神奇的魔法,让我着迷。”

欧玉柱自7岁起便一头扎进棕编的世界,从最初被棕叶划伤无数次,到如今能熟练驾驭各种复杂的编织技巧,一路满是汗水与坚持。

棕编选材严苛,对棕丝的质地、色泽要求极高,且受季节限制。早期鲜叶编织易枯萎变形的问题,更让欧玉柱绞尽脑汁。“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尝试各种方法,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来。”欧玉柱说。经过无数次试验,他终于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棕叶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棕叶编织出的作品可保存十余年。

非遗传承之路荆棘丛生。家庭的熏陶加上前辈的悉心指导,让欧玉柱逐渐成长为出色的传承人。谈及传承困境,他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愿意静下心来学习传统手艺的年轻人不太多。”但他没有消沉,而是积极与学校合作,走进校园举办公益讲座。

“看到孩子们好奇又兴奋的眼神,我就知道这门手艺有希望了。”欧玉柱在讲座中不仅讲述棕编的历史与艺术特色,还现场展示编织技巧,手把手教孩子们编织。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对棕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欧玉柱从未停歇。他积极参加各类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和学术交流会,与同行切磋技艺,不断汲取灵感。他还借助电商平台将棕编作品销往全国各地,让这门古老技艺走进千家万户。

2022年,欧家棕编非遗工坊在沈丘县周营镇成立,通过免费培训累计培训周边群众600多人,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2023年底,他的作品《五谷丰登粮仓》在“河南省第三届民间艺术大赛”中荣获“铜鼎奖”,这是对他多年坚守的肯定。

欧家棕编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情感。在欧玉柱等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下,欧家棕编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走向更广阔的舞台。②15

2025-03-08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68826.html 1 欧家棕编: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乡土周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