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5年03月21日
第07版:西华经开区新闻 PDF版

风劲帆满迸活力 趁势而上谱新篇(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西华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综述

红酒生产车间工人在认真检测产品。

记者 张猛 孙靖 田亚楠 文/图

春分过,春渐暖。比春光更富生机的,是西华经开区那一个个火热的项目建设现场。

车辆穿梭、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焊花四溅……行走在西华经开区大地,一个个新开工项目厉兵秣马、蓄势待发,一个个在建项目快马加鞭、热火朝天,一幅幅干劲“满格”的生动图景跃然眼前。

近年来,西华经开区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内涵式发展,扎实推进创建省级高新区建设,积极完成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年度任务,实现在全省开发区坐标体系内赶超跨越、争先进位。目前,西华经开区产业转型提质增效,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掀起了构建高质量发展新高潮。

向新而生 “出圈”有道

当耕德电子智能结构件中试基地里机械臂精准抓取精密零件时,当国家环境保护食品链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周口研究基地正在建设时,这座省级经开区用“硬核”创新实践演绎着“向新而生”的发展哲学。

走进西华县双创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有序、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这个集研发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加速于一体的创新综合体,如同磁石般吸引着创新要素聚集。周口文理学院(西华)智能装备产业学院的成立,正是这片“创新雨林”结出的“硕果”。“我们明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道,投入大量资金更新智能检测设备,让企业研发周期大大缩短,这种‘把实验室建在车间门口’的模式,正在重塑区域创新生态。”西华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涛如是说。

“管委会+公司”制度改革的架构遇上市场化改革,迸发出令人惊叹的化学反应。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西华开发区充分发挥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加大对公司市场化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公司资产规模,增强公司融资、运营能力,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强化提升公司自我造血功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

如今,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每天都有新故事发生。西华经开区用实践证明,当创新成为发展基因,“出圈”便水到渠成。

招商引资 敢拼会赢

围绕智能零部件制造和食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西华经开区精准施策,一场“链式革命”正悄然改写区域经济格局。

“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的共生模式,是西华经开区链式招商的生动注脚。西华经开区手握智能零部件产业“四张图谱”,像拼图般精准填补产业链空白:上游锁定安徽潇铖智能科技公司600台三轴CNC精密加工中心项目,中游引入耕亿达电子二期项目,下游拓展巴西食品项目。两年间,19个亿元项目如珍珠串链,86.8亿元投资落地生根,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率达85%,2024年斩获“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金字招牌。

唯有精准把握未来的脉搏,方能彰显真正的卓越。西华经开区抢抓“低空经济”新赛道的前瞻布局,展现了招商的敏锐嗅觉。依托周口西华通用机场,绘制出“低空经济产业树”:“树干”是飞行培训基地,“枝干”延伸出无人机制造应用,“叶片”则附着航空研学、低空旅游等新业态。

如今的西华经开区,正以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打破传统工业园区的刻板印象,他们拼的不是优惠政策,而是产业生态;赢的不是“单打冠军”,而是“团体金牌”。这种敢拼会赢的招商哲学,助力他们在区域经济版图上“出圈”破局。

项目建设 提速扩容

西华经开区以“项目为王”为发展圭臬,这里是项目建设的“主战场”,每一寸土地都跳动着发展的脉搏,每一处工地都澎湃着时代的强音。

西华经开区以战略眼光擘画空间格局,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构建多层次项目矩阵。从智能终端零部件基地到食品精深加工园区,从航空经济产业园到红酒产业集群,项目布局既注重产业纵深,又强调功能互补,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配套项目铺天盖地”的生态格局。这种“规划先行、产城联动”的顶层设计,让土地资源转化为发展势能,使空间布局升级为价值网络。

“4个1”项目推进机制如同精密齿轮,咬合出项目建设的“西华速度”。在这种机制催化下,低碳基础设施完成“多标段并联施工”,公共服务配套创造“交叉作业新纪录”。南水北调供水厂与道路管网同步延伸,医疗教育设施与产业园区协同生长,展现出基础设施与产业项目“双轮驱动”的独特魅力。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三个“百分百”的硬核数据,见证着机制创新释放的澎湃动能。

从塔吊林立的建设热土到机器轰鸣的产业高地,每个项目都是高质量发展的注脚。在这片充满张力的土地上,项目引擎的轰鸣声愈发激昂,奏响了时代的壮丽乐章。

配套筑基 产城蝶变

当晨曦掠过贾鲁河生态廊道的芦苇荡,智慧路灯渐次熄灭,厨房飘出缕缕烟火气,勾勒出西华经开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深层变革。这里正突破传统工业园区的功能边界,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维重构为笔,书写产城融合的现代寓言。

在“物流+金融+人才”的三角架构中,西华经开区编织着精密的服务网络。仓储物流产业园化身产业动脉,引入头部物流企业构建智慧供应链体系;金融中心集聚多元金融机构,打造覆盖信贷、融资、结算的全周期服务体系;人力资源市场搭建“云端+实体”双平台,通过数据赋能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匹配。这种“要素跟着产业走,服务围着企业转”的生态,让技术、资本、人力在园区内形成闭环流动,构建起高效协同的产业体系。

配套设施建设锚定“人的尺度”,商业消费带嵌入智慧管理系统;改造升级的员工社区处处彰显人为关怀,让工业空间生长出人文肌理;生态景观系统“串联”起生产区与生活区,用绿地“缝合”产城边界。这种“工作即生活,园区即家园”的设计哲学,使冷硬的工业图景浸润着温暖的生活气息。

西华经开区用配套建设的“软实力”,破解着产业升级的“硬课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这些项目先进的生产模式与广阔的业务版图,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许多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的西华儿女,纷纷踏上归乡之路,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正如西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郑昊所说:“我们不仅要建工厂,更要建思想实验室;不仅要造产品,更要造创新生态。”这份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魄力与智慧,正是驱动西华经开区蓬勃发展的不竭源泉。在此指引下,西华经开区将持续做好招商引资,巩固发展根基,不断积蓄发展动能,让这座屹立于中原大地之上的工业新城破茧成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2025-03-21 ——西华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综述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69715.html 1 风劲帆满迸活力 趁势而上谱新篇(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