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猛 孙靖 田亚楠 文/图
早春时节,走进西华经开区,耕德电子四期项目工地上,数台塔吊挥动“钢铁臂膀”,与8公里外周口西华通用机场起降的无人机遥相呼应。这片总面积1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上演着一场关于营商环境的深度变革。
“从签约到投产不足百天,这样的速度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经开效率’。”安徽潇铖智能科技负责人感慨道。这得益于西华经开区独创的“双轨并行”服务机制——管委会统筹规划、平台公司专业运营的协同模式。当企业遇到用地审批难题时,平台公司以市场化手段盘活80亩存量用地;当项目需要配套资金时,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基金及时注入3.2亿元资本“活水”。
近年来,西华经开区始终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助企发展当好“店小二”。在西华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LED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清单”,42项服务事项实现“一窗通办”。获批高新技术企业的昊泽塑胶项目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从初创期的租金补贴、成长期的研发补助,到成熟期的上市辅导,每个阶段都有政策‘礼包’。”
这种服务理念已渗透到每个细节,建设中的工业邻里中心项目,配备双语幼儿园、24小时智慧书吧;贾鲁河湿地公园犹如生态绿肺,将自然意趣融入产业园区肌理;员工宿舍配置了娱乐消费场所,让2万名产业工人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
站在未来先导区的规划沙盘前,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的蓝图徐徐展开。这里将打造“5G + 工业互联网”标杆,让每台设备都成为数据节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的设计稿上,产学研对接的场景跃然纸上。而低空经济产业园的跑道上,培训飞机正滑向蓝天,预示着 “空中经济走廊”的无限可能。随着省级高新区创建进入冲刺阶段,西华经开区正以营商环境“软实力”铸就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当“创新雨林”浸润产业根系,当“链式服务”滋养企业成长,当“政企同心”破除发展桎梏,西华经开区用十年磨一剑的匠心,雕琢出中部县域经济的营商范本。2024年1至9月,园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9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1.6%,“近悦远来”的营商生态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