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猛 孙靖 通讯员 苏韵棠
3月12日,豫东平原春意盎然。西华县艾岗乡侯桥村文化广场上,64岁的赵春梅大娘攥着褪色的红绸带,正指导乡亲们排练新编戏曲《三间瓦房娶新娘》。这三间红砖瓦房曾见证两场婚嫁,有着令四邻传颂的“零彩礼”娶两个儿媳的故事。
“东屋大媳妇住,西屋二媳妇住,俺老两口挤中间小堂屋。”杨凤莲大娘指着她家的三间瓦房,8平方米的隔间里,老式木床占去大半,墙头挂着的全家福洋溢着温馨。
赵春梅大娘的两个闺女出嫁更是在当地创下“零彩礼+零房车”的“双零”纪录。“俺俩闺女,一份彩礼也没给人家要。”赵春梅的婚嫁账本印证着观念变革——大女儿婚事“新事新办”,一切从俭;二女儿结婚时亲家执意递上6万元彩礼,她又添6万元为新人创业基金。这个庄稼户的“退彩礼两部曲”,经当地的侯桥村盛德文化合作社改编成小品《良缘》。该文化合作社的足迹遍布西华县、扶沟县、鄢陵县等地的60多个村庄,巡演300多场,辐射2.3万人次。
“在中央文明办‘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行动中,艾岗乡创新培育的4个村级文化合作社成了破局尖兵,这支6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成了精神文明的‘播种机’。他们深入22个行政村,用豫剧、快板、三句半等艺术形式,将《彩礼风波》《退礼记》等原创剧目送进千家万户。”艾岗乡党委副书记张艳杰说。截至目前,全乡平均彩礼金额从26万多元骤降至10万元左右,降幅达61.5%。
夕阳西下,侯桥村盛德文化合作社的锣鼓声再次响起。赵春梅大娘抚摸着巡演用的旧戏服,针脚里还留着改剧本时缝补的印记。“恁看这红绸带,是俺大闺女结婚时绑过嫁妆的,现在变成宣传新风的道具了。”她望向广场上排练的年轻人说,“好风气就像种庄稼,得年年播种,代代养护。”
夜幕降临,三间瓦房的灯光次第亮起,农家饭菜的香气从灶屋飘出。这个曾经被“天价彩礼”困扰的豫东乡村,正在文明新风的滋养中,生长出乡村振兴最本真的模样。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