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5年03月25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消费“有源”也需“有闲”(今日谈)

□吴继峰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在“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部分,方案指出要强化执行监督以落实好带薪年休假制度,同时鼓励弹性错峰休假等。笔者以为,这的确为激活消费市场开辟了新思路。消费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人的生存状态。当社会长期将“忙碌”等同于“上进”,将“不休假”误解为“励志”,消费的源头活水便可能日渐枯竭。

消费的本质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份向往需要时间沉淀,需要心灵松弛,需要从生存“内卷”中短暂抽离。若劳动者终日困于工作与通勤的循环,即便收入增长,也会因时间匮乏感到心为形累。只有我们不必再为请假忐忑、为调休纠结,才能从容地规划远行、体验新兴业态。这种“闲适感”创造的不仅是消费机会,更是消费意愿的觉醒。

笔者以为,这一政策的深远意义在于它可能推动发展逻辑的转变。确实有一些单位、有一些管理层将“低休假率”等同于“高效率”,把劳动者视为“工具人”,却未看到休息权缺失对消费潜力和社会活力的双重损耗。此次方案以刚性监督保障制度落实,实质是引导社会重新审视劳动与休息的关系——休息不是工作的对立面,而是维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人们能够自由支配休假时间,消费便不再是机械的“花钱”,而成为充实生活、提升幸福感的过程,这种转变将重塑整个社会的消费文化。

要想把制度设计的本意转化为现实红利,不仅要破除瞻前顾后的观念藩篱,恐怕同时还要破除一些“当家人”的“管理任性”。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消费提振的本质是生活质量的提升。让劳动者有闲,不是对效率的妥协,而是对规律的尊重。当管理者不再把休假当作“恩赐”,当劳动者真正拥有“停下”的权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自会转化为消费市场的澎湃动能。②9

2025-03-25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69986.html 1 消费“有源”也需“有闲”(今日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