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5年03月26日
第02版:要闻 PDF版

以理解的态度面对老人“囤积情结”(沙颍时评)

□苑美丽

今年“3·15”期间,“请查查我家冰箱”等调侃席卷社交平台,年轻网民纷纷晒出家中长辈囤积的过期食品、陈年腌货和循环加热的剩菜,并对长辈们这种“迷之操作”进行吐槽。这场看似戏谑的“家庭曝光”,实则是年轻一代与长辈价值观碰撞的缩影。当青年“断舍离”遭遇老年“囤积情结”,我们应看到不同年代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对“囤积情结”多一份理解。

老一辈人对“囤物”的执着,本质是历史记忆的延续。经历过饥荒、计划经济的老人们,将“囤粮备荒”刻入生存本能。冰箱里的过期食品、阳台堆积的纸箱,于他们而言是抵御不确定性的“安全阀”,这些物品承载的不仅是使用价值,更是一代人应对物质匮乏的集体记忆。

然而,不加干预的囤积行为会带来诸多健康风险和安全隐患,如过期食品威胁家人身体健康、过度囤积占用家庭空间、无序堆积杂物易引发火灾等。但解决老人的“囤积困境”,不能靠简单粗暴的强行清理,而需要社会与家庭共同发力。

社会应给予老人更多关怀,多组织与老年人有关的活动,多去探望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关心与爱护。晚辈则需耐心与老人沟通,帮他们分类物品,制订清理计划,引导老人营造整洁的生活环境,使其不再依赖“囤货”寻找安全感,逐步养成理性消费和定期整理的习惯。

社会的进步,体现在对差异的包容与转化之中。年轻人的“极简主义”与长辈的“囤积情结”,本质是不同时代生存哲学的对话。当我们戏谑“该曝光外婆的冰箱”时,或许更应思考:如何填补老人的情感空洞?如何让他们放下心中焦虑和不安?唯有在共情中寻找平衡点,才能让经历过物质匮乏的一代,在丰裕时代获得真正的安全感。毕竟,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岁月,而文明的温度,正藏在对这种守护的理解与成全之中。②11

2025-03-26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70046.html 1 以理解的态度面对老人“囤积情结”(沙颍时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