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杜林波 通讯员 范留留)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和队员管理,压实帮扶责任,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前沿的作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强化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市委选派办围绕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人数及占比情况,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对需要核减的村进行了逐一实地核实认定,积极与市委编办、市人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准确掌握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数量,为下一步轮换工作启动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指导各县(市、区)根据自身情况对本地区驻村第一书记队伍进行优化,对基础扎实的“五星”“四星”支部村,根据实际情况,将省派、市派驻村力量调整为县派,调整出的省派、市派驻村力量重点派驻至“二星”支部及以下脱贫村,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和四类村全覆盖,有效保证驻村队伍总体稳定,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强化管理,发挥尖兵作用。我市出台了《周口市驻村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明确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在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明确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管理本单位选派的驻村干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选派的驻村干部在岗在位及作用发挥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帮助派驻村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派出单位明确一名党组成员专门负责驻村工作。明确县(市、区)党委书记是驻村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责任。把选派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内容。
强化保障,加强关怀激励。将驻村干部工作经费、生活补贴、保险及体检经费全额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并保障落实到位。要求派出单位主要领导每月至少一次到帮扶村开展调研,帮助驻村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协调各方资源支持帮扶村建设和发展。各选派单位主要负责人入村调研指导,充分调动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驻村干部下得去、守得住、干得好、有成效。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