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高洪驰 通讯员 王磊) 2024年以来,沈丘县白集镇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阵地,充分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用“小站点”架起民意连心桥,以“大作为”履职尽责显担当。
“零距离”倾听民意,畅通诉求渠道。该镇创新建立人大“定期接待+动态走访”机制,把每周二设为“代表接待日”,安排2名代表驻站,面对面倾听群众关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同时,该镇结合代表联系选民网格化工作,组织代表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变“被动接访”为“主动问需”。
“清单化”破解难题,推动成果转化。人大代表联络站对群众反映的农田灌溉机井损坏、留守老人就医不便等问题,实行“分类建档、分级交办、跟踪问效”闭环管理机制,联合农业、卫生等部门开展专项督办,清单化破解。村民们感慨地说:“代表们把咱们的事当自家事办,种地看病都方便了,日子越过越踏实!”
“常态化”提升能力,激发履职活力。白集镇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履职平台,结合“四学”“六个一”等活动,定期组织代表学习人大制度理论,提升履职能力。
“下沉式”为民解忧,展现人大担当。白集镇人大积极践行“下沉式”为民解忧理念,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县人大代表、白集镇刘楼村党支部书记闫青春在走访中发现农村电商人才短缺问题后,多次邀请对电商行业较为熟悉的村民闫文磊夫妇返乡创业,对群众开展电商直播培训。如今,刘楼村群众通过淘宝、快手、抖音等平台销售手工酱豆、鸡内金焦馍等产品,每年增收近百万元。
白集镇党委书记高光表示,白集镇将持续深化人大代表联络站提质增效行动,重点围绕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开展联动监督,推动代表履职从“进站”向“进家”、从“见面”向“见效”升级,真正把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代表履职的“加油站”、民心工程的“催化剂”。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