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治卫 通讯员 张珍珍
昔日污水横流、垃圾堆积的废旧坑塘,如今碧波荡漾、鱼群嬉戏;曾经村民避之不及的“脏乱差”角落,如今成了村庄的生态亮点和惠民源泉。近年来,商水县东城街道王沟桥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抓手,创新实施“坑塘变鱼塘”惠民工程,实现了生态治理与民生需求的完美融合,让村庄“颜值”焕然一新。
变“废”为宝,坑塘治理激活生态资源
过去,王沟桥村的几处坑塘因长期闲置、无人打理,成了名副其实的垃圾堆放点、蚊蝇滋生地,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周边群众的身体健康。
2021年年初,该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决定将坑塘改造与惠民工程结合起来,蹚出了一条“生态治理+集体养殖”的新模式。在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该村先后筹资40余万元,清淤疏浚坑塘8600立方米,清理垃圾20余吨,并修建护坡、栽种绿植,配套建设管网排水系统。
昔日的“臭水坑”摇身一变,成为面积达12亩的生态鱼塘。村集体成立管理小组,统一采购草鱼、鲢鱼等鱼苗2万余尾,由专人负责定期清淤、科学养殖,确保水质清洁、鱼类健康生长。
共享成果,年末鲜鱼免费送暖民心
“之前,村里说要养鱼免费分给大家,我还不相信,觉得是‘画大饼’,没想到今年春节前真领到了活蹦乱跳的大鱼!”村民张大爷笑着说。
每年春节前,该村都会举行鲜鱼集中发放活动,按户免费发放给村里160余户家庭困难的村民,户均分鱼超18斤。
“鱼塘收益归集体,村民共享‘生态红利’。”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彦民介绍说,“年底分鱼既是对村民支持人居环境整治的反馈,也让大家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在好处。”
环境升级,美丽乡村再添幸福底色
坑塘改造只是王沟桥村人居环境提升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村同步推进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庭院美化等工程,村民自发成立环保志愿服务队,制定“护塘公约”,曾经的卫生死角成了村民散步垂钓的新去处。
“环境美了,日子更有了奔头!”村民李大姐感慨。随着村庄“颜值”与“气质”双提升,不少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计划回乡发展。村党支部正谋划进一步盘活现有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惠民举措可持续、见长效。
从“避之不及”到“人人看护”,王沟桥村的“坑塘变形记”是东城街道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一泓清水、万尾鲜鱼,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民生温度,更映照出党群同心、共建共享的幸福图景。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