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2日
第15版:周口文化/旧闻

蔡青枝的演艺人生

1978年蔡青枝在上海留影

■李 郁

(上接1月5日15版)

六、爱在舞台梦未圆

郑州汇演结束回到太康,县文工团更忙了,县里各公社都要求去演《前进路上》,同时外省外县来邀请演出的也是应接不暇。

先是邻近的县剧团来取经,接着外省的剧团也来人学习、移植《前进路上》:山东剧团的人刚走,西北甘肃和东北黑龙江的剧团也来人了。更想不到的是全国各地竟有几十个“春霞”不约而同云集太康,她们亮出介绍信,一来就提出要见蔡老师,要向蔡老师学戏。她们也知道蔡老师并不老,这些“春霞”的年龄,有的比蔡老师还大。

人家不远千里而来,不能不教啊。

蔡青枝百忙之中接见各地来者,没日没夜地教,累得几乎瘫倒。

就在蔡青枝忙得连轴转的时候,北京的河北省梆子剧团的李导演带人来太康学戏。她把“公社书记”、“生产队长”和“王春霞”都带来了,特别是那个北京籍的“春霞”,简直和蔡青枝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对于首都来的同行,全团也都是高看一眼,蔡青枝、文工团的导演及几位老演员一起帮教,编剧韩锦超也到场指导。本来早就盼着能进京送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次《前进路上》要由兄弟剧团在北京演出了,怎能不让人高兴!太康人的热情,让李导演无比感动,除设宴答谢,临别时还嘱咐蔡青枝和编剧、导演:“今后去了北京,可不要住宾馆,我们团里有地方住,我的办公室也能住!”

不久,李导演致信太康县文工团的导演周雷:“感谢太康县文工团的热情帮助,回来后经过紧张排练,日前在京正式演出,戏牌挂出场场爆满,北京人和太康人、河南人一样喜欢《前进路上》。我们两个团在戏剧表演艺术的前进路上结下的革命情谊,使北京和太康紧紧相连。”

全团见了来信就像听到重大喜讯,人人为之欢欣鼓舞。《前进路上》终于唱到北京了,这圆了太康县文工团的一个心愿。

1974年元旦一过,太康县革命委员会安排县文工团赴密县煤矿、平顶山煤矿慰问演出,剧组立即出发。

剧组先到了密县一个矿上演出,矿井周边的农民一听说《前进路上》来了,蔡青枝来了,远远近近都赶到矿上看戏,露天演出时,树下是人树上也是人。

在密县各矿井演两天,又转战平顶山。在平顶山最多一天演过九场。在这个矿演完,赶快转移到下一个矿。矿上职工看戏都是有组织的,当剧组赶到下一个矿上的影剧院里,组织好的职工也都入场了。蔡青枝等三个演员也不洗脸不换装,只要锣鼓家伙儿一响,上台就唱。

不论是在密县还是在平顶山,虽说是慰问演出不挣一分钱,可人家矿上的接待真是没啥说的,不仅矿上领导出面欢迎,而且吃得好,住得好。只要唱,职工都鼓掌喝彩。

蔡青枝从来没有像在平顶山唱戏那样劳累过,因为唱的场次多、密度大劳累过度,她的身体出现了状况。行内人都知道“饱打饿唱”,演武戏的演员可以吃饱演武打戏,吃得饱才有力气开打,而说唱演员不宜吃饱,因为吃饱了影响气息和发声。蔡青枝多年来每逢演出或重要排练时都不吃饱,没想到,到平顶山后她再饿也吃不下东西了,水也喝不下,时间一长,连饥饿感也没了,身体乏力渐显,好在她还年轻,强撑着也能唱下来。

平顶山矿务局办公室的霍主任了解情况后,对她说:“这可不行啊,不吃东西你哪有力气蹦啊?你没力气蹦咋能唱好啊?你唱不好,职工咋能听到好听的太康道情啊?”

于是,霍主任给蔡青枝准备了一盒点心、一盒奶糖、一袋白砂糖,还用一个大热水瓶装满热牛奶,蔡青枝演到哪个矿,他就掂着这些“特供”跟到哪个矿。他要蔡青枝随时吃奶糖补充营养,以防出现低血糖,要她把加糖的牛奶当成茶饮,渴不渴只管喝。在他看来,这是矿上领导交给他接待任务的分内事。蔡青枝很受这个长辈的鼓舞,吃块奶糖,勉强吃几口点心,再喝些温热的牛奶,以补充能量增强体力。

而演公社书记的岳振鼎和蔡青枝就大不同了,他是越累越能吃能喝,好像吃不饱喝不够似的,在舞台上一直体力充沛。

《前进路上》有几句台词:“大路上车车粮,高垒如山,交国家送粮库把革命支援。”去两地煤矿慰问演出时,就改成了“大路上车车煤,高垒如山,离矿井往东方把太康支援”。太康的大煤场很快积煤如山,文工团不辱使命,在他县都缺煤的时候,太康煤建公司敞开向全县供煤了。早已“断粮”的县火力发电厂又开始日夜发电了。

从平顶山回到太康,蔡青枝疲惫不堪,嗓子因劳累也不如从前,真想睡上几天。可是马不停蹄,《前进路上》又应各地之邀由近而远走出太康,冲出河南,到各地巡演。

剧组在杞县演出期间,一天,蔡青枝正在街上走着,有人指着她说:“那个就是蔡青枝,就是她演的春霞。”有一个老大爷赶上来,问她是不是太康的蔡青枝。蔡青枝说:“大爷,你不认识我。我是蔡青枝,来咱杞县唱戏了。”老大爷打量了一下她,满意而去。蔡青枝有时也不理解,自己本是一个普通演员,只是会唱几出戏,也没啥本事,人们见了她为什么这样好奇啊!

剧组离了杞县又去了商丘,而后又到了禹县。蔡青枝参观了神垕钧瓷场,还买了一把精致的钧瓷小酒壶,想回去送给爹。文工团又去了南阳,他们参观了南阳玉场,蔡青枝选了一块精致玲珑的小玉坠儿,打算送给娘。

接着出省演出,先到安徽的临泉县,临泉县城,这是她多年前经过的地方,没想到又故地重游了。离临泉到界首,再下东南,演遍淮南、淮北两市。

太康道情《前进路上》成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太康县最闪光的名片,上级领导、外地贵客只要来到太康,看《前进路上》成了接待的标配,而蔡青枝也成了《前进路上》的标志性符号——蔡青枝就代表《前进路上》,《前进路上》就代表了太康道情。

外地剧团演春霞圆脸而年轻的演员不多,观众看移植的《前进路上》,对长脸的、方脸的、身材高挑的“春霞”都不认可,因为太康的“正版春霞”是圆胖脸,个子不低也不算高。有时候,观众就是这样“不可理喻”,你说谁有啥办法!在人们的想象中,春霞就是个城里来的中学生,朴实,不能靠脸蛋出彩。要是让刘晓庆演春霞,如果观众认不出来,她唱得再好也不卖座,观众会说她不是高了,就是脸长了,再不然就是嫌她长得太漂亮了。一言以蔽之,还是太康的“春霞”好。

一次在邻县演出,蔡青枝病了,持久高烧,不得不换人。没想到,当“春霞”上场第一句“火红的太阳当——”这“当”还没唱完,台下就喝起了倒彩,并喊“我们要真春霞”,弄得团长不得不出来解释,安抚观众。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了1977年的元旦,省里调蔡青枝赴省参加元旦晚会,蔡青枝就带了主弦同赴郑州。到郑州后,她花不到十元钱,买了一双半高跟儿的漆黑明亮的皮鞋,穿上心里美滋滋的。在省体育场,豫剧大师常香玉放声高歌“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这是为郭沫若写的《水调歌头》一词谱的豫剧唱腔。常香玉唱得激昂有气势,被郭沫若赞为“使拙作生辉”。接着是蔡青枝登场,她的一曲《华主席穿上绿军装》,利用太康道情演唱中的当句重复的唱法,表达了粉碎“四人帮”后人们的喜悦之情,唱得情深意切,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后场,常香玉拉着蔡青枝的手说:“来,乖乖,咱俩坐这边!”连夸青枝“嗓子真好,唱得更好”,还夸太康道情“好听”。

越调名演毛爱莲也去了,她上场前找到蔡青枝说:“妞妞,你的鞋让我穿穿吧,唱了再换过来。”蔡青枝为之一惊,她这才注意到,毛老师的鞋可真该换了,毛老师穿的衣服也该换了啊。她急忙答应,换上了毛老师的那双布鞋。毛爱莲“暂凭此鞋长精神”,意气风发地登台了。后来,蔡青枝听说毛爱莲老师在“文革”中的遭遇苦得很哪。

自从蔡青枝等人唱响《前进路上》,全国观众给蔡青枝写信的可真是不少,但蔡青枝都没看到。终于有一天,剧团的领导提着两大捆信交给她,说:“青枝,这都是你的信,你一次收完吧。反正都是外地的信,都是不认识的人,拆不拆都好。先说一下啊,你可别告我。”蔡青枝一阵激动,这些信本来是没迟到的,想不到都“迟到”了。领导没有多说,但她完全理解领导的良苦用心,怕在那个时候这些信干扰她演戏,给她带来不必要的思想上、工作上的负担——每天如果读信回信,那要占用多少时间和精力啊,这对领导来说也是应该考虑的。看着这些信,她又感到领导也是多虑了,拆开几封读了,基本上都是给她鼓励的,表示想向她学戏的,也有些信里表示想请她去教戏。拆了几封后,她不想再拆了,但她从内心深处感谢这些给她来信的人,他们都是爱戏的人,是支持鼓励她的人。

1976年,省文化厅为蔡青枝颁发了中专文凭,转为国家干部,又涨了工资。

1977年,作为一个大龄青年,蔡青枝完成了一生中的个人大事——出闺成大礼,丈夫是一名军人,也是太康县人。

(未完待续)

2018-01-12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4187.html 1 蔡青枝的演艺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