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羡荣 王保清
捉弄姑父
有一年农历正月初二,王三猴的姑父来走亲戚。按照当地的风俗,春节看望老丈人除了拿礼物,还要带点零钱,打发闹姑爷玩儿的人。可他姑父是个“铁公鸡”,一文钱也不出。闹腾了大半天,这位姑爷的衣裳都快被撕烂了,一群孩子连个皮钱子也没得到,那场面真是要多难堪有多难堪!作为小主人,王三猴感到很扫兴,没面子,心想:这家伙太不地道了,抠得很。不能就这样放过他,捉弄他一下。
中午吃饭时,王三猴跑着端饭送菜,趁人不注意,偷偷地在姑父碗里放进一点儿巴豆,然后又在自家茅房入口处的墙上搭一条花头巾。因一家人共用一个茅房,茅房入口处凡挂有女人用的物品时说明有女眷在内,男人勿进。
饭后不久,药力发作,他姑父觉得要拉肚子,急忙向茅房跑去。见茅房入口处有一条花头巾,知有女眷在内,只好回来。到屋里尚未坐定,就觉得内急难耐,又急忙跑到茅房,见入口处的花头巾纹丝未动。他想:不能再等了,去大街上找茅房。
自从姑父吃了巴豆后,王三猴就一直躲在大门外观察他的动静,见姑父向大门口跑来,知道巴豆起了作用,姑父要去街上找茅房,王三猴便抢先跑到大街上,边跑边喊:“大爷、大叔、大哥哥,快拉住俺姑父,快拉住俺姑父,他撵着打俺哩!”
这时正是午饭后,街上闲人成群,见王三猴在前边跑,他姑父在后边跑,又听王三猴这么一喊叫,都以为他姑父是撵着打他哩,便纷纷上前拉住他姑父说:“三猴咋惹你生气啦?别跟他小孩儿家一般见识!”
“侄儿跟姑父乱着玩是常事儿,哪能生真气呀!”
“你这家伙‘铁公鸡’一毛不拔,还撵着打人哩……”
他姑父内急难忍,也顾不上解释,只是说:“恁别拉俺!别拉俺!”
他越说不让拉他,人们拉得越紧。这时只听“呼啦”一声,他姑父拉了一裤子,臭气熏天。他姑父直羞得要钻地缝儿,红着脸说:“你们不拉了吧!还拉呀!还拉呀!俺哪儿是撵着打他呀,俺是急着上茅房哩。”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明白了是咋回事儿,哄然大笑,纷纷说道:“叫你‘铁公鸡’,不掉一根毛,不亏!”
帮好友上学
张志很小的时候爹就死了,家里穷得叮当响。他一心想读书,但是没钱交学费。看到富家子弟去上学,他急得团团转,常常趴在学馆窗户下偷听,还不断借王三猴的课本看。王三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帮好友张志,让他也能上学。
一天,私塾李先生的黄牛病了,得的啥病呢?摇头摆尾很有精神,就是不吃草。请几位兽医看,黄牛的病越治越厉害。这头黄牛是李先生的心肝宝贝,再过两个多月就要下牛犊了。李先生急得坐卧不安,连声长叹。这时王三猴来到了李先生家里,说他能治好这头黄牛的病。李先生不信,冷笑一声说:“我请了几个兽医都没看好!你这个小毛孩儿,有啥本事能治好这头牛的病?”
王三猴说:“你不信,咱俩打赌!”
李先生问:“赌啥?”
王三猴说:“要是我能把牛治好,你收张志为学生,三年不收他的学费;要是我治不好你的牛,我甘愿替张志交学费。”
李先生听后一想,觉得很划算,满口答应下来。王三猴提出把牛牵回家去治,保证三天治好送回来。三天后,王三猴果然治好了这头黄牛的病。李先生又惊又喜,当即兑现了诺言。
原来几天前,王三猴在家看书,忽然看见李先生的黄牛跑到院里来了。他转念一想有了主意,看看四下里没人,上前捉住黄牛,把一根两三寸长的钢针扎进黄牛的上颚。常言说,肉里不能掺假。那黄牛嘴里被扎进钢针,嘴疼没法吃草。兽医们一见牛不吃草,不是按结症灌药,就是按胃病下药,所以越治越厉害。王三猴把牛牵到自己家里,拔出扎进去的钢针,然后在伤口上点儿消炎草药,黄牛自然也就好啦。
打花脸儿劝爹娘
王三猴八岁那年初秋的一天,他的父母生了一场大气。而这场气是由王三猴引起的:
王三猴设计使先生落入茅坑,先生气急败坏,跑到王三猴家去告状,对着他爹娘说了一大堆难听话。先生走后,他爹气得吹胡子瞪眼摔板凳,把王三猴臭骂了一顿。他越骂越生气,骂着骂着随手拎起一把铁锨,不由分说就朝三猴身上拍去。
这下三猴的母亲不愿意了,冲上去拦住丈夫说:“他小孩儿家气人,你骂两句不就妥了,哪能这样朝死里打。”说着将铁锨夺了过来。
他父亲见妻子护短,更是气上加气,冲着她吼道:“都是你护短,惯得他淘气、不听话。”扭过头又对着三猴说:“你娘就爱护短,从小把你惯坏了。你跟你娘一样,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几句话就像一把火,“腾”一下子点燃了三猴母亲这个油桶。只见她一拍大腿,不由分说地大骂丈夫,并将破铺衬、烂套子、前三年、后五年的家务事儿都抖出来了。丈夫见她胡搅蛮缠,更加生气了,只见他胳膊一抡,朝老婆脸上“啪”打了一巴掌……
当天晚上,王三猴的父母气得饭都没吃。晚上睡觉,他爹独自搬到了西屋。
看着事情闹大了,三猴慌了手脚。第二天一大早儿,他就喊来大大爷、二大娘劝说爹娘。结果他们都落了个口干舌燥,无功而返。父母怄气,一家人的生活都乱了套,外人也跟着看笑话。这咋办呢?王三猴躲在书房里愁眉苦脸,苦苦思索解决的办法。望着笔筒里的毛笔,突然,他一拍桌子道:“有了!”
这天夜里,他估摸着爹娘都睡着了,便装着诚恳的样子先后将他们叫醒,向他俩悔过认错,发誓往后永不再犯。停了一会儿,他等爹娘快要入睡,又拿着书本装模作样地向父亲请教“这个字儿咋读”“那个词儿啥意思”,然后他又跑到母亲房里,假惺惺地劝母亲“不要为孩儿生气”。就这样,一直折腾到深夜,缠得爹娘都不能入睡。等到鸡叫时分,趁着爹娘都沉睡的时候,他蹑手蹑脚地先后来到父母床前,用毛笔给他们打个花脸儿。
第二天一早儿,三猴先是跑到西屋把爹叫醒:“爹呀爹,快起来吧,俺娘叫我捎信儿,说她不该骂您,要向您赔不是。”转身又跑到母亲房内,说:“娘,快起来吧,俺爹说他不该打您,要向您赔情。”两口子为小孩儿生气本来就不算啥事,只是碍于面子,一时拉不下脸来,昨天已经好几个人劝说,这时又听三猴说对方服软了,气都消了一大半,便穿衣起床走出房门。当他们各自走到门口看见对方的花脸儿时,都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妻子指着丈夫说:“噫,瞧你那熊样儿!”丈夫笑得直不起腰:“还笑我哩,拿镜子照照,看你那熊样儿!”就这样,王三猴的父母和好如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