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牛思光 张洪涛
核心提示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实施“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开启建设中原港城新征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需要我们主动适应、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善于洞察大势、把握优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结合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为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仍然是持续推进“四大攻坚”、奋力实现“四大突破”。
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三高三优”和打造“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中原港城的目标,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临港经济为抓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持续推进“四大攻坚”,奋力实现“四大突破”,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面临的发展机遇
从全球视野来审视,建设开放型经济已成为大趋势,大合作、大联动的增长模式逐步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共识。
从国家层面来把握,中央紧紧抓住全球经济联动大势,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在开放格局重构、区域布局调整、空间结构优化、动能积蓄发力等方面进行了战略部署。
从全省角度来分析,省委、省政府紧扣中央的战略部署,把河南放到国家大盘中来思考,在积极打造中原城市群和河南自贸区的同时,提出“多极支撑、多点带动”战略,给周口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将周口纳入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列入全省首批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试点城市,列入创建国家级多式联运枢纽试点城市,这些不仅为周口加快城市建设和临港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更从战略上,让周口从腹地变前沿,成为河南具有区位优势、水运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的经济发展新高地、新引擎、新的增长极。
从我市情况来衡量,在全国全省的经济发展布局下,作为郑合高铁经济轴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豫货出海口,周口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发展临港经济正当其时,尤其是国家级多式联运枢纽试点城市的创建、安钢产能置换等项目的落户,必将推动周口迈入工业化、城镇化的新时代。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
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65%以上
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定目标
持续推进转型发展攻坚
着力抓临港经济,打造转型发展引爆点。要把临港经济作为产业转型的突破口,引爆和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临港经济发展规划,以周口港为中心,以商水、项城、沈丘等港口为支撑,科学规划港口功能,实现错位发展。统筹考虑码头、园区、物流、文化等要素,认真编制各类专项规划,扎实做好“钢铁园区、口岸功能区、装备制造园区、保税园区、物流园区”等五大临港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对沙颍河产业进行布局,形成产业隆起带,打造周口特色发展黄金轴线。突出物流核心。以创建国家级多式联运枢纽试点城市为抓手,科学布局和建设货运枢纽,加快公路、铁路、水路的无缝衔接,着力构建“公铁水”三位一体的多式联运网络。加快推进沙颍河航道升级改造,建设8个挖入式港池、77个千吨级泊位,谋划建设集装箱、钢材、粮食等专用码头,以及公共泊位、锚地、堆场、岸电等设施,提高配套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打造智慧港口。加快推进大广高速港区互通立交、进港铁路专用线、港区公路建设。深化与郑州航空港合作,建立“空水”联运平台。依托现有的周口港和18家航运企业,组建周口港航集团。强化园区支撑。以安钢产能置换项目为引领,引导相关产业向临港经济聚集、产品向航运市场靠拢。加快河南大梁装配式建筑项目、葛洲坝再生资源产业园建设,推进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升级。深化与河南物资集团合作,规划建设周口国际港、跨境电商产业园、云数据产业园等项目。抓好服务保障。对符合临港经济发展规划的项目,在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临港产业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持续办好中国临港经济论坛,不断提升周口的知名度。
着力抓传统产业,壮大转型发展支撑点。抓集群。持续实施“百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积极打造3个千亿级和3个500亿级集群。实施“一县一主业”集群发展计划,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错位发展。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推进晋星升级。提速服务业“两区”发展,积极培育专业服务、特色消费、文化体验等新业态。抓创新。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方向,持续实施“三大改造”,推进工业企业提质增效。整合现有创新平台资源,在重点企业、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加快组建一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力争再认定一批省级工业公共研发平台。引进一批站在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和团队。抓培育。以30户重点企业、30户高成长性企业为载体,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培育医药产业集团、食品产业集团、纺织产业集团。加强指导和培育,助推企业上市。抓品牌。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引导和支持企业导入先进管理模式,打造“百年老店”。抓服务。建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融资信息对接清单,定期组织银企对接活动。持续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活动,派驻首席服务员,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抓供给。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扩大优质强筋小麦、优质花生、优质大豆、优质芝麻种植面积,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基地、绿色农业发展基地、三产融合示范基地。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新改建大中型规模养殖场100家以上;以周口牧原、鑫欣牧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发展壮大畜牧产业集群,创建省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
着力抓新兴业态,培育转型发展增长点。壮大“金融+”。积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落户,做好郑州银行、浦发银行入驻周口的对接工作,争取年内开业。全面完成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力争年内村镇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融资租赁公司等融资平台,助力企业发展。提升“文化+”。深度整合周口渡口、漕运、老子、伏羲、盘古、姓氏文化等文化资源,出台全域旅游规划,进一步打造好太昊陵、关帝庙、老子故里等旅游景点。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特色小镇、观光农业、乡村民宿等新模式。改造提升老工厂、老农场、老干校、老铁路等资源,打造旅游新业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名镇名村、老街区等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规划建设桥梁博物馆、内河航运博物馆、支前博物馆,着力打造博物馆文化。支持民间博物馆、收藏馆、艺术馆、非遗传承所等机构的培育建设。充分挖掘杂技、书画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娱乐、工艺美术、影视动漫等创意产业,加快创意园区、企业和品牌的培育。加快推进临港产业游、水上巴士等新业态发展,谋划建设临港小镇。培育“网络+”。加快互联网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体育、线上线下结合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电商,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应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