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游戏改编电影往往处在鄙视链底端,而这部“游戏感”爆棚的《勇敢者的游戏:决战丛林》却在全球电影市场上博了个满堂彩?原因很简单,游戏改编电影总是处心积虑地将游戏情境变得更加逼真可信,但先入为主的大多数人,永远都无法抹去“游戏就是游戏”的执念;《勇敢者的游戏2》恰恰相反,它大大方方地让“游戏感”占据上风,简单粗暴,却可以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来自游戏的愉悦。
制造游戏感,其实并没那么简单,它需要精确的算计,尤其是对于这部续集而言——为游戏情节赋予冒险喜剧元素,绝不是一个安全的创作方向。22年前,《勇敢者的游戏》第一部上映时,多数90后观众还看不懂电影,那是一部为70后、80后观众带来“噩梦”的奇幻片。影片虽由童星出演,但并非典型的儿童电影,直捣人心的鼓点和接连不断的灾难场面,为全片营造出了一种诡异而迷人的气质,当男主角从游戏重回人间时,父母的辞世尤其令人唏嘘。这样一部带着童年阴影的电影,续集理应更加诡异才对,但此片的“勇敢”在于:它重新开辟疆土,向喜剧发起了挑战。
《勇敢者的游戏2》是一部正片比预告片好看太多的电影,赢得观众完全依靠深思熟虑的编剧策略。预告片曝光了全片简单到不值一提的故事,释放出了烂片的味道:四个高中生意外卷入了游戏情境当中,经过一连串地摸爬滚打终于战胜敌人,逃出生天。但从正片的第一个镜头开始,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智慧便开始发挥魔力——那是四个缺点明显却异常可爱的高中生,有的中二、有的呆萌、有的刻薄、有的闷骚,仿佛就来自我们身边。这四个家伙因被留校察看而相遇,意外坠入游戏设置的野外丛林中。
如若电影沿用游戏中的成年角色的话,那么影片将失去全部光彩,而当懦弱男孩秒变大块头肌肉男,体育精英变成矮小的碎嘴汉,狐狸精美女变成油腻的中年大叔,内秀女孩蜕变为上窜下跳的猛女时,整个银幕都产生了汹涌的化学反应。在这个庞大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游戏中,每个人只有三条命的设置,既符合游戏设定也极大程度地加剧了情节张力。壮观的奔逃镜头和灾难场面,绝不仅仅是视觉味精,它们强化了游戏角色的特征、推进了团队关系的发展:一方面,不同的危机得以展现每个角色不同的优势和短板;另一方面,人物之间从相互挤兑到相互拯救,再到紧密配合,整个逻辑线都变得清晰而极具说服力。
缘于剧本的优秀,《勇敢者的游戏2》的笑点非常密集,喜剧效果强烈,几位明星在抖包袱时毫无压力,而在摆脱了胳肢观众的压力之后,演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表演细节上,将喜剧效果推上一个新的段位。岩石强森是中国观众熟悉的好莱坞动作明星,在影片中,他的彪悍造型似与《速度与激情》《海滩游侠》等毫无二致,但强森却精确把握了一个自卑男孩的心理状态,几个有趣的小动作彻底暴露了角色的真实身份。两大美国谐星凯文?哈特与杰克?布莱克则一如既往地优秀,无论是前者的耍贱泼皮,还是后者的跨性别表演,都自然生动,在相当长的一段篇幅里,你都会因他们的精彩表演而忘记时间的流逝。
《勇敢者的游戏2》几乎是那种拎不上台面,也没有讨论价值的商业片,但问题是,它在口碑和票房上的双重成功,让我们很难忽视这部电影对商业路径的理解深度。当资金充足、技术过关时,是否就一定能拍出一部精彩的商业片?《勇敢者的游戏2》给出的当然是正面案例,但细究到这部电影的内在才会发现,如此娴熟的叙事方法、过硬的想像力、互相成就的角色设置、逼真可信的视觉效果要想真正融为一体,委实是一个巨大工程,尤其是,相对于那些专注娱乐、迷恋烧钱的国产商业片来说,《勇敢者的游戏2》的工业化程度依旧是一个标杆,难以企及,值得研究。(荔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