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东一 文/图
核心阅读
失去父母的孩子像一艘飘忽不定的小船,在满是涟漪的水面上独自承受风雨。他们无法享受父母的关爱、呵护。在沈丘县,以县教体局主导筹备的“希望之家”,经过层层把关,选出146名孤儿,在询问他们及监护人的意愿后,其中89名贫困孤儿愿意到“希望之家”就读。在这里,他们有了别样的幸福和快乐,他们吃、穿、住、学都有了保障。在“希望之家”,这些孩子的脸上充满了笑容……
1 “希望之家”给孤儿一个家
1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沈丘县新区实验小学,这里是沈丘县“希望之家”四个定点学校之一。干净整洁的校园里,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记者在老师的陪同下,来到学校里的“希望之家”。这里有35名孤儿,除了和同学们一起在学习、吃饭外,这些孩子的宿舍是在一起的,这样便于生活老师更好地照顾他们。
生活老师帮他们洗衣服,衣服晒干后再叠整齐放到衣柜里。
这些孩子初到学校时,生活老师为他们洗脚、洗衣,他们的经历触动着老师的心。
由于身世的原因,孩子们刚来学校时总有些自卑,一些孩子与老师、同学说话时低着头、声音很小,有些甚至不爱说话。为此,学校请了经验丰富的心理老师帮助他们。
通过老师的悉心教育和照顾,过了一段时间,“希望之家”的孩子一改初来时的羞涩和自卑,变得开朗活泼,懂得感恩,并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希望之家”活动室的“希望角”,孩子们写下自己的愿望贴在墙上。
每到周六、周日,别的孩子都回家了,而“希望之家”的孩子大多留在学校,生活老师就做他们爱吃的菜。如果有孩子过生日,老师会特意准备生日礼物、生日蛋糕和生日红包。据了解,“希望之家”的孩子在学校里免学费、免伙食费,学校为他们配备的有活动室、宿舍、洗衣间、洗澡间等,还有生活老师、心理老师照顾他们,“希望之家”已成为孩子们温暖的家。
2 贫困孩子迎来新生活
1月23日,沈丘县妇联、胜码医院给“希望之家”的孩子捐赠了冬衣和生活用品。为了表示感谢,孩子们合唱了一首《感恩有你》。
沈丘县新区实验小学“希望之家”的刘莘(化名),今年10岁,与重病的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周六、周日,刘莘回到家中为奶奶洗衣、做饭、洗脚。失去双亲的刘莘,奶奶是她唯一的亲人。刘莘给奶奶洗脚时说:“奶,你得注意身体,你要有啥,可就剩我自己了。”听到刘莘的话,奶奶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刘莘失去了双亲,但她特别懂事能干,自从奶奶偏瘫后生活无法自理,刘莘学着做饭,她每次做好饭都端到奶奶面前。当刘莘在学校时,邻居们则轮流为她的奶奶送饭。
23日下午,记者和沈丘县教体局、新区实验小学的工作人员一起带着礼品来到刘莘家。她家的三间瓦房,看起来有些老旧。屋里破旧的墙面,贴满了刘莘的奖状。
刘莘的奶奶李雪今年59岁,去年因重病导致偏瘫。讲起孙女,她满脸骄傲;说起“希望之家”,她激动到落泪。李雪说:“刘莘出生后没多久,她的父亲死于车祸。在刘莘父亲死后3天,她的母亲不知去哪儿了。”为寻找刘莘的母亲,李雪到刘莘的姥姥家询问,但是她姥姥家的人也不知道刘莘母亲的下落。就这样,李雪一个人抚养刘莘,没钱买奶粉,她用面汤、米汤喂孙女。生活如此艰难,邻居们劝李雪把孙女送给别人抚养,李雪不肯。为帮助她们,邻居们给刘莘买些奶粉送去。
等到刘莘稍大一些,李雪便开始出去打扫卫生赚钱养家。谁曾想操劳过度的李雪病了一场导致偏瘫,她们家失去了经济来源。
2017年10月,刘莘来到“希望之家”。在学校里她吃、穿、住、行不用再花钱,加上奶奶有低保,她们家的生活比以往虽有改善,但也只是勉强度日。
据了解,沈丘县“希望之家”的89名孩子中,有12名是沈丘县社会福利院的孤儿。
3 精准扶贫催生“希望之家”
“希望之家”的成立源于当地政府领导对民生的重视,更离不开当地教育部门对该县教育脱贫、控辍保学的深刻认识。让教育与精准扶贫高度结合,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总体思路,通过教育扶贫使真正贫困的孩子,不至于因贫辍学,并能接受良好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待到成年走向工作岗位后,便可彻底摆脱贫困。
“希望之家”的成立源自于2017年3月沈丘县委书记皇甫立新在该县新安集镇三大夫营村的一次走访。走访中他发现程信用、程功两名孤儿辍学在家,是村里的扶贫兜底户。皇甫立新通知有关部门,尽快把两名孤儿安排到县城最好的学校就学。
该县思源学校对这两名孤儿和另一名孤儿给予了特殊照顾——为他们指定专门生活老师、配备专门生活用品、建立专门管理制度,使他们享受到全校最优质的资源。
该县副县长、教体局党组书记孙自豪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在孙自豪的努力下,此项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扩大和延伸。针对全县投亲靠友、居无定所、流浪分散的6—15岁义务教育阶段的孤儿,以各乡镇中心校为单位,发动全县教师开展“孤儿排查”,通过走访调研,建立适龄孤儿台账,共排查出146名孤儿。
该县以思源学校对孤儿给予的关注和照顾形成的“思源希望之家”模式,分别在沈丘县新区实验小学、沈丘县第一初级中学和沈丘县李老庄乡中心小学,设立“希望之家”定点学校,89名孤儿自愿选择在“希望之家”就读。
4 各界爱心纷至沓来
“希望之家”分设在沈丘县四所最优质的学校里。为了让这些孩子生活得幸福些, “希望之家”邀请沈丘县心理卫生协会联合心理咨询中心组建了专业的心理疏导团队,为这些孩子提供心理辅导和援助;建立“希望之家”活动场所,四所学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场所并配备空调、电视、书桌等,用于节假日、课余时间为孩子们开展各类活动;成立社会“爱心妈妈”团队,与县妇联联合,引导社会上有爱心、有意愿、有条件的人士到学校认“干儿子”“干闺女”,弥补孤儿缺失的亲情,抚慰创伤的心灵,培育感恩情怀。
沈丘县委、县政府及教育部门所做的这些,也感染了社会爱心人士。
据了解,“希望之家”开展了爱心企业或爱心人士一对一或一对多认领帮扶活动,由他们资助孩子上学,直至就业。自“希望之家”成立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一些企业及社会爱心人士纷纷为这些孩子捐款捐物。
为更好地完成这项求助工作,把关怀带给每一个“希望之家”的孩子,沈丘县政府成立了教育扶贫基金领导小组,设立银行专户,对于社会募集的救助资金,专项用于“希望之家”孤儿救助、困境儿童救助、特困教育救助等与教育直接相关的特殊困难群体救助。
对于捐赠人,教育扶贫基金办公室将出具“河南省政府非税收入票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捐赠者可以向税务部门申请抵免企业应纳所得税额。一次捐款5万以上的,该县授予“助学济困爱心企业”匾牌和证书,同时聘为“教育扶贫基金”管委会荣誉委员。
据教育扶贫基金领导小组工作人员介绍,教育扶贫基金专户目前还有结余,但长期运转所需资金很大。对于“希望之家”正常运转除接受社会资金、财物捐助以外,缺口资金由县财政兜底。同时,“希望之家”的孩子,国家给予的补助及监护人享受的低保不变。
采访中孙自豪说:“‘希望之家’的工作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定会用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