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扩
金鸡岭有两个贫困户,一个是村西的张小慧家,一个是村东的曾橛子家。这两户让驻村第一书记小刘大伤脑筋。
张小慧家本来是独生子女户,正享受着优抚政策,那边国家刚鼓励生二胎,这边张小慧就把肚皮挺了起来,而且挺得老高、老远。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张小慧能耐大,浑身一使劲,噗嗒噗嗒,应声落地俩娃,还是龙凤胎。
俩娃刚蹒跚学步、牙牙学语,丈夫却酒后坠河,撇下她母子四人走了。张小慧的天一下子塌了。公公婆婆下世早,丈夫又是独苗,张小慧彻底无了依靠。她觉得日子没法过了,死的心都有。县城正念高二的大儿子嚷嚷着要退学,说是出去打工,为妈妈分忧。孩子虚岁才十五,张小慧哪能忍心让孩子退学呀。
张小慧一家的处境,亲戚邻居都很同情,也都没少帮衬。镇里给她家解决了低保,还给予金融扶贫。然而,张小慧家的开销确实大,仅俩娃的牛奶钱就是一大笔支出。
张小慧只要缺钱就到镇民政所哭闹,民政所也给了她几次临时救助钱,但是,这些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再说村东的曾橛子,快奔四十的人了,还是孤家寡人一个。早年,娘在的时候,他曾相了几次亲。娘走了,他的婚事也跟着搁下了。前几年,曾橛子也跟人外出打工,可是,他挣那俩钱儿不是捐给了酒厂,就是支援了按摩店。这两年,村里给他个低保名额后,他就恋在家里,破罐子破摔起来。有时喝醉了酒,他还去村委会发个酒疯。
小刘驻村后,把张、曾两户作为重点扶贫对象。鉴于张小慧家缺劳力的实际情况,只能采取资金扶持。对于曾橛子,这个模样并不孬的壮劳力,只有给他找点儿事做了。可这个曾橛子懒散惯了,出力的活儿不愿干。你跟他扯费脑瓜子的致富项目,他一听便把头拨棱得跟羊蛋似的。末了,他还振振有词:“像我这断种货,还去费那球心!”这句话让谁听了都觉得噎人,更何况刚从机关下来的小刘!
有天晚上,忙碌了一整天的小刘,刚在村委会住室里躺下,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起。
小刘打开村委会的门一看,曾橛子正拎着半瓶酒,在那儿晃悠。没等小刘说话,曾橛子先开了腔:“刘……刘书记,我想……想张小慧!”
小刘听了曾橛子的醉话,一下来了神。他这几天正琢磨着怎样把曾橛子和张小慧撮合在一起,组成个新的家庭。
“进屋再说,进屋再说。”小刘说着把曾橛子扶进住室。
“你真喜欢张小慧?”小刘笑着问曾橛子。
“喜……喜欢,她怪……怪可怜。”听曾橛子的话音,不全是醉话。
“咱这样,大哥,你先回去,让我考虑考虑。”小刘说,“这酒不能再喝了,酒瓶放我这儿,明天我给你送去。”
“好,听……听书记的。”曾橛子说着放下了酒瓶,起身就走。
送走了曾橛子,小刘一夜未眠。第二天,小刘找曾橛子谈了一上午的话。下午,他又找张小慧谈话。
张小慧一听说搞草莓采摘园,激情高涨。可她低头一看两个正在怀中拱奶的娃儿,就泄气了。
“大姐甭放弃,我们把几个贫困户组成互助组,大家一起搞嘛!”小刘说,“像身强力壮的曾橛子,一人能顶仨人用!”
“他呀,曾橛子,懒蛋货一个!”张小慧说话情绪有些激动,“他除了偷看人家女人,还会干啥?”
“曾橛子向我表了态,保证把草莓种好。”小刘说。
“他要是能成事儿,我张小慧就改嫁给他!”张小慧这话,不知是恨铁不成钢,还是跟自己赌气。
金鸡岭草莓采摘园项目如期上马。
三年后,曾橛子开着自己的面包车,把张小慧娶进了门。闹洞房时,人们把大媒人、那个刚坐上局长位子的小刘抬起来,抛了又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