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26日
第15版:铁水牛

蹦蹦跳跳的压岁钱

■王天瑞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吃饺子,放鞭炮,压岁钱,向我笑,招招手,蹦蹦跳……”是的, 压岁钱蹦蹦跳跳而来,又随孩子们蹦蹦跳跳而去……

压岁钱,是孩子们过春节时的最爱。有了压岁钱就有了糖葫芦,有了压岁钱就有了玻璃球,有了压岁钱就有了电光陀螺,有了压岁钱就有了小人书……

压岁钱,象征吉祥吉利,象征祝贺祝福,也象征一年到头有钱花。压岁钱里,蕴含着浓浓的亲情和殷殷的爱意。压岁钱,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优良传统的最实际体现。在春节这个大喜日子里,尤其是在晚辈给长辈行磕头礼、表示对长辈敬重和祝福的时候,长辈同时给未成年晚辈发压岁钱,这岂不是表示对晚辈浓浓的亲情和殷殷的爱意吗?当然,本家人、本族人行磕头礼和发压岁钱,还能对家庭团结和密切亲情起到无形的促进作用。

压岁钱,也是中华民族重礼仪、重情谊的最实际体现。压岁钱里,也蕴含着深深的友情。从正月初二开始,农村里,家家户户都要走亲戚、看朋友。亲戚朋友见了亲戚朋友的未成年晚辈——儿女或孙子,都要给压岁钱。有的亲戚朋友在给压岁钱的时候,为了面子或为了礼尚往来,常常暗藏着攀比和炫耀心理,就比着给钱多,想通过给更多的钱而获得自豪感,让亲戚朋友说大方、舍得、阔气、排场……

在春节前,谁是长辈人、谁过春节有发压岁钱的任务,心里都清清楚楚,于是,他们就要提前做好准备。根据我国吉祥文化的习俗,长辈人在准备压岁钱时,要准备崭新的钱,要准备红色的钱,要准备装钱的小红包。有的人还特地准备一些连号钱,寓意连连好事、连连好运、连连高升。当然,只有做好了准备,到时才不会措手不及。什么时候发压岁钱呢?一般情况下,本家人、本族人发压岁钱,大多是在除夕夜吃饺子前或在春节早晨吃饺子前,而亲戚朋友之间发压岁钱,那就等到正月初二以后互相走亲戚、看朋友的时候或机缘巧遇了。

豫东农村的老年人都知道,长辈人发压岁钱,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长辈人发压岁钱,大多是给100元、200元或300元。读者朋友,别误会,那时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元钱,那时的100元,也只能买三五个梨膏(糖块)。1955年3月1日起,我国币制改成了元角分,长辈人发送压岁钱,大多是给5分钱或1角钱。当时,1角钱已是个不小的数目了。1958年后的几年里,人们吃树皮、吃草根、吃红薯,手里没有钱,绝大多数长辈人都不再发送压岁钱了。仅有个别人家卖点碎铜烂铁,买一把两把糖块,当有晚辈来拜年,送一两个糖块尝尝,就当是压岁钱了。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以后,农村人家富裕起来,压岁钱也就年年攀高。长辈人发压岁钱,有给5元、10元的, 有给30元、50元的,有给100元、200元的……至于有人给1万元、2万元,也许他另有图谋,那就另当别论吧。其实,对于压岁钱,一般人谁也不会在意钱多钱少,而在意的却是压岁钱里的亲情、友情、深情。

孩子们每当得了压岁钱,无不蹦着跳着向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报喜:“这是姥爷姥娘给的压岁钱!”“这是舅舅妗子给的压岁钱!”“这是姑父姑母给的压岁钱!”“这是姨父姨母给的压岁钱!”……不同人家对孩子的压岁钱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有的人家任凭孩子花销,花光拉倒。有的人家全部没收,准备贴补家用。而大多数人家则是让孩子花一小部分,将一大部分或存起来、或准备在开学后给孩子交书钱、学费……

望着自己的压岁钱,有的孩子笑了,有的孩子哭了, 有的孩子大惑不解,有的孩子莫名其妙……

2018-02-26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9845.html 1 蹦蹦跳跳的压岁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