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韦伟 通讯员 陈晓东
本报讯 8月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沈丘县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这是我省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我市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围绕发展抓脱贫,着力夯实基础支撑。沈丘县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产城互动四大战略,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机械电子新材料新兴产业,持续推进呼叫中心产业园、玉文化产业园、红木文化产业园等服务业项目建设;发挥沙颍河沈丘段“一河穿城、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内河航运、临港经济,努力打造休闲食品城、港口物流城、滨河宜居城,县域经济发展在量的增长中实现了质的飞跃。2017年,沈丘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8亿元,连续5年居周口市第一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9%,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实力逐步壮大,为脱贫摘帽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产业抓脱贫,着力提升脱贫质量。该县始终把就业扶贫、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积极实施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去年共帮助19011名贫困群众实现县外就业;采取“龙头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建立159个村级扶贫车间,带动11000人就近就业,其中贫困群众2400多人;建设293个村级光伏电站,带动贫困户5618户;采取“扶贫基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培育37家种植养殖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4292户;扶持6家带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2505户;创新开展金融扶贫,累计发放贴息贷款 4.3亿元,受益贫困户8472户;稳步发展村集体经济,全县547个有贫困人口的村全部组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产业扶贫的“组合拳”,确保了脱贫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围绕民生抓脱贫,着力完善保障体系。该县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和民政救助政策,实行“一站式”就医结算服务和“一提两降三救四保”优惠政策;提高低保户、特困人员救助标准,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所有行政村实现了公路通、班车通、标准化卫生室、安全饮水、生产生活用电、有线电视、网络宽带全覆盖。
围绕党建抓脱贫,着力激发内生动力。该县始终把基层党建作为核心工程,统筹推进基层阵地建设、党员教育培训、软弱瘫痪村整治和“两委”换届工作,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注重非公企业党建,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参与扶贫捐助,累计捐款2600多万元,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关键举措,不断压实脱贫责任,树立一线选人用人导向,加大督导问责力度,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措施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始终把“志智双扶”作为根本动力,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脱贫致富能手”“卫生光荣户”“孝老敬亲模范”先进典型评选和脱贫攻坚百场巡演活动,推进爱心超市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激发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