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18年08月09日
第15版:百姓写手 PDF版

在古诗里纳凉

酷暑时节,闲来无事读古诗,不料却读来一个清凉世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这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桑茶坑道中》的诗句,描写了一个牧牛的小童为避酷暑睡卧柳阴之下的悠闲情趣。杨万里一生热爱农村,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和田园生活的诗篇,此为其一。他的另一首诗 《初夏睡起》看似平淡,读来却句句有味:“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酸涩的梅子吃完,牙齿上还残留着丝丝酸味。春去夏来,午睡醒来闲看孩子们捕捉飘飞的柳絮。闭上眼睛回味起来,诗里所写仿佛仙境一般。

再看中唐王维,为消暑抱着古琴走进幽深碧绿的竹林,席地而弹,乐而忘返,给后人留下了千吟不厌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读着它,仍能感受到当年诗人消夏之乐趣,不知不觉,仿佛与诗人一块儿走进了清凉的世界,心头不禁泛起丝丝凉意。

南宋诗人陆游喜在水畔桥边纳凉,他在《桥南纳凉》中写道:“曳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这首诗不长,却写了柳、桥、床、月、船、莲等众多事物,顾及色、声、味,使人读之仿佛漫步在婆娑多姿的绿柳林中,徜徉于碧波荡漾的荷塘小径,清风徐徐,荷香沁人心脾,笛声悠扬悦耳,暑热顿消。

当然,“心静自然凉”,要想在闷热难当的夏日,让自己不心浮气躁,关键是保持一份平静的心态。白居易在诗中对此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诗人独坐院中,迎着临窗的风修身养性,凉生心底而怡然自得,这是多么惬意的一幅美景啊!

读着读着,浮躁的心竟然不再悸动,满身的暑气消失殆尽,一任夏风拂弄,长发轻扬。

(梁彩仙 郸城县供电公司)

2018-08-09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34438.html 1 在古诗里纳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