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窦娜 文/图
作为一名普通战士,他打破了总队尘封多年的攀登、侦察等4个课目的纪录,且至今无人超越;作为班长,他是武警部队淘汰率90%的“魔鬼周”极限训练首批“勇士”勋章获得者;作为中队长,他勇担责任,先后带出6名中级反恐人才、15名初级反恐人才、50名“魔鬼周勇士”和一批侦察突击专业骨干。
他,就是30岁的“武警勇士”郑高波。
郑高波从小就对军人特别敬仰,梦想着长大后能穿上军装。
2006年年底,郑高波如愿成为一名军人。但是,到部队后,他发现现实和梦想有一定差距。他没想到训练有素、威武整齐的队伍训练起来是如此艰苦。爱军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为尽快熟练掌握基本功,郑高波每天雷打不动地跑10公里,基础体能“5个100”从不间断,极限训练一期不落。高强度、高难度、高险度训练让他练就了一身绝技——圆石子压枪管2小时不掉、观察目标5分钟不眨眼、面对陌生环境1分钟内锁定侦察目标。
学无止境,训练也一样。郑高波清楚记得,2012年刚提干不久,就遇上支队不打招呼拉动演练,正当他按惯例等待指令时,支队长直接点名:“现在机舱内有5名恐怖分子携带爆炸物,由你任指挥员,如何处置?”习惯于闻令而动的郑高波一下子懵了。这次经历让他痛定思痛:自己不再只是战斗员,而是谋划全局、带兵打仗的指挥员,必须“放下奖牌,从头再来”。
为尽快把自己的指挥技能提上去,郑高波开始恶补各种理论和典型战例。软磨硬泡教员好几天就为了将授课资料收入囊中、缠着机场高工拜师学艺就为了掌握任务机型的机密数据……白天高强度的训练结束,他还常常复盘推演国内外恐怖事件处置行动,直到深夜。
正是每天刻苦的训练和学习,让郑高波在执行重大任务和面对突发情况时,有着超常的定力和过硬的本领。
2016年11月,武警部队举办首届“巅峰”特战尖子比武,全国49家单位392名特战精英同台竞技,水平之高、难度之大、标准之严前所未有。郑高波带领6名队员作为总队代表队参赛,然而,运气一开始似乎不眷顾郑高波和他的队友,抽签抽到了1号,“大赛第一个上场很难拿冠军”的魔咒如乌云般笼罩着队员们。郑高波给他们鼓劲:“放宽心,有我在。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既然抽到第一就夺个第一回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面对负重30公斤攀爬连续4个大斜角、长达3公里的“好汉坡”,郑高波第一个站上起点赢得“开门红”;面对20秒10个随机目标的“快速识别射击”,他枪枪命中夺得满分。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个人课目郑高波都第一个上,团体课目领着队员冲。比赛结束,他和队员取得满分的成绩,他本人也夺得了指挥专业冠军,受到总部领导的高度褒奖。
虽然是名“武将”,但是郑高波爱动脑子、爱琢磨。当战士时,部队配发了全英文手持式卫星定位仪、激光测距机等新装备,他看不懂,就对着字典一个词一个词地查,直到真正弄懂并熟练运用。当干部后,他更加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他带领中队专业骨干成立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小组,研究创新的“四面环向识别反应射击”、CQB战术、CQC战术等十余个实战化训练课目,得到总部领导肯定。
在郑高波看来,特种作战通常是“时间与生命的赛跑”,胜负往往就在一秒之差、一枪之隔,甚至一念之间。在这场刀尖的“巅峰”对决中,不仅要有强壮的身体,更要有创新的胆识。
每一次特种作战行动都是高新科技的PK。在一次科技展上,郑高波“邂逅”了一款清洁大型游轮外体的壁虎吸附式机器人,他突发奇想:“如果将机器人小型化,吸附在飞机外壳上,不就是个抵近侦察的‘神器’吗?”他立即向支队领导汇报,得到支持后,郑高波作为部队代表,依托军民融合发展平台参与研发。如今,这件装备已设计定型。
近几年,郑高波还摸索设计了占地不大、结构复杂的“体能复合障”,搭建起模拟上海楼高人密、地狭户多特点的“城市巷战场”,首创了小空间开展射击训练用的“7型靶”、不规则移动靶等。这些“草根”小发明让特战队员从拔枪瞄准到首发命中的时长由2秒缩短为1秒。
未来的反恐战斗是一场激烈对抗的“团体赛”,作战人员整体素质对于能否打赢至关重要。为尽快提高分队反恐实战能力,郑高波主动把快速精确瞄准射击标准抬高一个档次、特种体能考核等级提升一个层次、武器操作运用熟悉度加快一个级别、狙击目标靶相缩小一半;为提高团队的默契度,他打破原先按专业分班的老传统,采取以作战小组为基本单元进行分班。通过同吃同住同训练同娱乐,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彼此的信任和了解,使得相互间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知晓对方的想法和意图;为营造“把后背交给队友”的战斗情谊,他在训练中没有新老之分、没有官兵之别,大家都同一训练起点、同一标准要求。
在备战反劫机跨区比武时,郑高波所在作战A队的侦察队员任星文的射击成绩一直上不来。通过多次观察,郑高波为他量身订制训练计划,主动跟他交流射击体会,把自己的训练笔记给他看,把自编的射击“五字诀”教给他。在最终的考核中,任星文打出97环的好成绩,为团体摘得桂冠。
忠诚使命铸军魂,热血青春写人生。郑高波表示,作为一名军人,他将牢记根本宗旨,强化使命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再创铁血荣光。
□总策划 薛振喜 李扬 □统筹 陈永团 郑锴
郑高波,淮阳人,2006年12月入伍,2008年8月入党,中尉警衔,现任武警上海市总队机动第一支队反劫机中队中队长。郑高波多次带队参加总部组织的反劫机分队跨区比武竞赛、特战分队特殊训练骨干集训比武、特勤分队干部骨干比武以及总队、支队组织的各项军事业务集训及对抗考核,研究创新的“四面环向识别反应射击”、CQB战术、CQC战术等十余个实战化训练课目,得到总部领导肯定。郑高波先后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上海市“五四青年标兵”,获得武警部队科技成才一等奖,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