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瑞才 通讯员 唐运华 文/图
没到鹿邑县任集乡老关李行政村之前,记者很好奇这个名字的由来,查过资料后才知道村名源自一个传说。据传,早年李姓在此建村时,村旁有一座关爷(关公)庙,因此叫老关李庙,为方便起见,故名老关李村。
该村位于任集乡政府驻地西8公里处,西临淮阳县黄集乡,南临郸城县界,辖4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919亩,现有1023户4058人。历史上的老关李村是典型的穷乡僻壤,地势低洼,不涝则旱。如今,你再走进老关李村,看到的是四通八达、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路两旁的楸树、合欢、冬青等绿化树掩映着一座座漂亮的楼房。
该村目前不仅全部通上了自来水、宽带,而且还实现了路灯、视频监控、有线电视网络全覆盖。更难能可贵的是,由于该村民风淳朴,乡邻和睦相处,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信访案件……
道路畅通为老关李插上腾飞的翅膀
出生于1971年的李继平2006年以来任该村党支部书记。据他介绍,历史上的老关李村交通闭塞。10年前,全村没一条柏油路、水泥路,土路中间有一尺多深的沟,村里生产的粮食、养殖家禽卖不出去,外地的客商进不来,老关李村就像一座被封闭的孤岛。
2013年,李继平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召开会议,商议修路。通过“一事一议”制度和本村在外成功人士的大力支持,全村筹集资金10余万元,当年修水泥路3000米。
2016年,通过贫困村道路改造和“村村通”项目,该村修筑水泥路3400米;2018年,通过全省“千亿斤粮食工程”项目,该村再次修筑水泥路5000米。目前,一条长3500米、贯穿各自然村的水泥路即将动工……原来交通闭塞的老关李村一下子实现“三级跳”,全村所有主路、自然村街巷都通了水泥路。道路畅通为老关李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村民的眼界更加开阔,靠辛勤闯出致富路的很多村民都买了汽车。
党建引领助力老关李乡村振兴
“这些年,我们村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案件。”李继平自豪地说。
说起这些年在老关李的包村体会,驻村第一书记、副乡长毛坤,乡干部段金海都对李继平赞不绝口:“一个村的治安、信访工作全在于有一位有能力的村党支部书记,李继平就是这样一位党支部书记,乡党委、乡政府每次部署的工作,他都是首先完成,根本用不着催促。” “这里民风淳朴,治安状况非常好,好多年没发生过治安案件。”
据了解,该村组建了由20余人组成的治安巡逻队,由村干部带班,每晚不间断巡逻。全村所有路口、街巷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全面提升了该村社会治安管理能力。
该村成立化解矛盾纠纷管理小组,由村干部张陆林、张伍信、赵百将负责。村民一有矛盾纠纷发生,三人立即上门调解。如果矛盾难以化解,由李继平组织召开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调解。“很多矛盾纠纷我们仨出面就化解了,轮不到李继平书记出面。”张陆林说。
今年66岁的村委会主任赵万永历数老关李村这几年的建设成果:2017年,建5间130多平方米的村室,建476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今年打58眼自流灌溉机井,所有耕地达到旱能浇、涝能排;老关李村连续3年被评为全乡目标管理一类村,2016年被评为“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建冷库促进全乡蔬菜种植业发展
李继平指着一座冷库对记者说:“这是任集乡最大的冷库,是县发改委2015年建设扶助项目,这多亏了乡党委书记刘梅的帮助。冷库投资158万元,占地700平方米,有3个库门,其中一个是速冻库门。”
据了解,任集全乡蔬菜种植面积一万多亩。2004年,该乡被评为全国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2008年,再次被评为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在存放过程中腐烂变质是比较让人头疼的问题,老关李村建冷库,大力实施蔬菜保鲜配套工程,一举破解了这一难题。
就这样,老关李村冷库以低廉的价格、热情的服务吸引了众多蔬菜收购商入驻。每年的3月至5月、9月至11月,来自广州、兰州等地的蔬菜商人像候鸟一样飞来,他们以老关李村冷库为基地,大量收购蔬菜。来自兰州的蔬菜商人陈元庆便是其中的一位。李继平说:“我们与陈元庆合作多年,免费向他提供吃住。他每天多时能收购五六十吨西芹,暂时贮存在我们村的冷库里,然后再用车拉走,去年大概拉了五六十车。每天来帮他装车的村民有20多人,工资每天100多元。”
老关李村冷库建成后,促进了全乡蔬菜种植业的发展,仅老关李周边村庄就发展蔬菜种植大户60余户。2015年,李继平承包土地300亩,种植西芹200亩、娃娃菜100亩,当年收益60余万元。有了冷库作后盾,2017年,李继平引进突尼斯软籽石榴30亩,这种石榴以成熟早、籽粒软、色泽鲜、风味优、红色美观等特点闻名。“明年让群众看到收益后,准备在全村大面积推广。”展望明天,李继平脸上洋溢的全是自信的笑容。
在李继平的带领下,一个充满朝气、环境面貌日新月异、更加宜居宜业的老关李村,已经成为鹿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程的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