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志新 文/图
8月23日,秋的气息渐浓,盛夏在凉爽的风中正悄然退去。
此时,在周口市西华县清河驿乡高古洞行政村高古洞自然村闫锐夫妇家的鸽舍内,一排排整齐的鸽笼映入记者眼帘,白色、灰色、棕色的鸽子争先恐后地啄着食槽里的鸽粮,成千上万只鸽子“咕咕”地叫个不停,场面十分壮观。
作为这些鸽子的主人,闫锐和马彩云这对80后夫妇忙着给鸽子喂食、打扫鸽笼、照看幼鸽。
3年前,大学毕业在外闯荡几年的闫锐夫妇毅然回到家乡,开始养鸽事业。从2015年饲养400只鸽子开始,发展到现在养鸽1万余只、年纯收益60余万元,闫锐夫妇凭借勤劳的双手,不断努力奋斗,在经历无数困难后,终于打开了一扇致富之门。
激情满满 回乡养鸽创业
闫锐和马彩云夫妇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打拼,过着艰难的“北漂”生活。
2015年,为了尽早结束“北漂”生活,闫锐夫妇在朋友的指导下,看中了养鸽的前景,便立刻回到家乡开始养鸽事业。
当年,闫锐夫妇在平顶山实地考察一养鸽基地后,激情满满,说干就干,购买了400只鸽子饲养起来。他们没有建鸽舍,只是把鸽子放在一间屋子里喂养,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养鸽经验。
“当时觉得养鸽并不难,我们买了一些玉米、豌豆等原粮直接喂给鸽子,也不太懂得为鸽子保暖、防疫。”马彩云说,当年冬天,很多幼鸽出生后,因为室内温度太低而死去。
随后,闫锐夫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养鸽上,每天天不亮他们就起床打扫屋子,照看幼鸽,做一些基本的防疫工作。夫妻俩不懈努力,很快掌握了养鸽的基本技术,并渐渐有了一些收益。随后,两个人一商量,觉得可以扩大养殖规模,继续做大做强养鸽事业。
遭遇挫折 鸽子病死千只
2016年,闫锐夫妇筹借资金,新建了3个标准鸽舍,并再次购买了2000对鸽子。这一次,他们完全按照科学的方法饲养这些鸽子。
他们不再给鸽子直接喂养高粱、玉米、豌豆等原粮,而是把这些原粮打碎,再用水搅拌后给鸽子吃,这样鸽子吃后更容易消化。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时,2017年春节前后,禽流感较为严重,一些野鸟闯进他们的鸽舍,许多鸽子接触野鸟后开始生病。尽管防疫措施做得很到位,但闫锐夫妇还是眼睁睁地看着亲手喂养的鸽子一只只死去,心疼得直掉眼泪。
“后来,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能阻止鸽子死去。最后,通过向别人学习,我们强化防疫措施,给每只鸽子注射防疫针剂,这才控制了疫情,把损失降到最低。”闫锐说,当年,他们粗略算了一下,病死的鸽子有近千只。
之后,闫锐夫妇饲养鸽子更加精心,没事的时候就上网查阅资料,用心学习鸽子养殖技术,及时对鸽舍进行消毒杀菌,买来各种防疫药品不定期地给病鸽打针喂药,渐渐摸索出了一套养鸽子的方法。
如今,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鸽子进行防疫治疗,再也没有出现过鸽子大规模的死亡现象。
苦尽甘来 打开致富之门
尽管遇到挫折,但是闫锐夫妇养鸽技术日渐成熟,他们的养鸽事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不时有成鸽出栏,销路非常好。闫锐夫妇算过一笔账,一年饲养1万只鸽子,年纯收益60余万元。
“我们的鸽子大多在周口市区销售,非常抢手,每次带过去四五百只鸽子,很快就可以脱手。”闫锐说,一只鸽子出售时的价格在20元左右,收益相当可观。
除了销售鸽子,鸽子蛋的收益也十分可观。“一对鸽子,每月能够产蛋6枚,每枚蛋的价格在5元左右,年收益在300元左右。”闫锐说,为了打开销路,他们利用网络直接把鸽子蛋销往江浙一带。
说起未来的打算,闫锐夫妇准备向周口市区发展养鸽事业,把致富之门开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