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人“跨界”多个角色发展“斜杠能力”,“斜杠老人”应运而生,他们不再满足单一身份,而是拥有多重身份。
好比湖北武汉65岁的肖秋霖,既是“兼职保姆”,一人照顾两个孙辈,也是时髦“科技党”,能轻松玩转直播、航模飞机。记者采访了多位“斜杠老人”,他们通过进修、发展多重爱好等方式,成为退休族中的闪亮“明星”。
是“兼职保姆” 也是“科技党”
肖秋霖在多重身份中无缝转换,游刃有余。
早上,她是“兼职保姆”,给大孙子做早餐,然后再去小儿子家帮着照顾1岁的小孙女。中午她变身广场舞大妈,跟几个老年人抓紧时间聚齐跳会儿广场舞。等到周末,肖秋霖又变身航模达人。每次她会拿上两架航模飞机,跑到家附近的广场玩起来。随着一番灵动娴熟的操控,飞机在百米高空中做出俯冲、翻滚等各种精彩动作。肖秋霖接触航模,是因为上大学的外孙女。一次,看外孙女玩得起劲,肖秋霖也试着玩了几把,没想到自己相当有天赋。“操控着航模飞上天,感觉压力得到了释放。玩了1年多,人都变年轻了。”肖秋霖偶尔还会做现场直播,“各位航模爱好者们,我又在潇洒了,大家快约起来”。
肖秋霖的“科技范”还不止这个。去年,她还淘了一款智能婴儿床送给小孙女,“媳妇夸我洋气”。在肖秋霖看来,多接触新事物、多向年轻人学习,就可能超越年轻人。
是文艺诗人 也是发明家
重庆84岁的牟秀元更是能文能理。退休后,牟秀元成了养生“老炮”,在家写诗修身养性。经过多年的锻造,他成了颇具文艺气质的诗人,创作的诗被收录在《中国当代百名诗词格言家作品集》等多部文集中。
因为喜欢养花种草,牟秀元有一天突发奇想:能不能发明一种无土栽培技术呢?于是,他买回电脑查资料,自学科技原理,发明了无土种植营养液配方。这之后,牟秀元对搞发明上了瘾。20年里,他每天至少有六七个小时在看有关发明的书。如今,他的发明已获得4项国家专利,涉及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等。“没有什么是书上学不到的。”牟秀元分享了自己的成才心得。
是功夫明星 也是金牌导演
唱歌、跳舞、乐器、话剧、画画、书法、排球、武术、编排、导演……这可不是一个综合培训机构的招生项目,而是浙江金华72岁徐树荣的爱好和特长。
“很多兴趣爱好是年轻时便有的,退休后没有丢,继续发扬光大。”徐树荣从小喜欢泡在剧院里听戏,耳濡目染下学会了唱歌、跳舞、乐器、话剧等。后来,他又爱上打排球,常参加省里的比赛,因此结缘了一位武术名师。徐树荣很好学,跟着老师学了9年多,有了十八般武艺傍身,“跟专业的人在一起,不学东西就太可惜了”。这些年,徐树荣在广场上教武术,很多弟子获得了省级比赛和全运会的冠亚军。近年来,体育赛事前的开幕式表演开始追求艺术性,徐树荣又有了用武之地。他先是编排了几个节目小试牛刀,反响还不错,比如融合木兰扇、戏剧、舞蹈元素的《西湖山水》,在桂林老年歌舞节获得最高奖;把木兰扇和腰鼓、太极刀混合编排的节目在韩国国际艺术节收获好评。
“我没别的经验,就是把曾经半途而废的爱好捡回来并坚持下来。”徐树荣说。
(据《快乐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