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5日
第02版:关注/时评 PDF版

因材施教与因势利导

■张鲁莎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觉得很有启示的意义。新闻讲中国的自愿者到卢旺达去做公益,具体事情就是把食物、水、衣服送给那里贫穷的孩子。车子一到,一个非洲小男孩跑了过来,中国志愿者马上拿份东西给那个孩子。此时,一位美国义工喝止了她。然后美国义工让那孩子从车上卸下物品,才给了孩子一份物品。后到的孩子莫不如此,直到最后一个孩子来到,车上的物品已然卸完,看着这个孩子失望的样子,义工让其唱了一首歌,然后照样给了他一份物品。这个新闻故事其实讲了一个奥秘,这个奥秘就是“法”。让孩子们明白,只有劳动才有收获,只有付出才有回报,不劳而获是可耻的。

这则新闻可称为“因势利导”。因势利导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本来讲的是战争,“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后来的影响则变成了就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引导到正确的道路。

教育改革包含政策、教法、教材诸多方面。教育政策自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开始,历代皆有修正和发展,教法与教材亦因时代的变化、科技的进步有了令人欣慰的变革。

在今年的教师节上,习近平高瞻远瞩,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9个坚持”。其中,“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赫然在焉。

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教育改革关键在创新。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而道如何传、业如何授、惑如何解就涉及到了教法。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导,教法才是关键。关于教法的论述,无论是“教而有法”“教而无法”,还是“教无定法”,其实都从不同层面上强调了教法的重要。

因材施教与因势利导是教法的灵魂。

《论语·雍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朱熹注为“圣人之道,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材而笃焉。”因材施教的“材”说的是受教者——学生。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学生因家庭环境不同,父母邻里的影响不同,身体心智的发育发展就会不同,所以对老师的教化接受的程度也会参差不一。如果老师不加区别,不能因材施教,而是一概而论、法雨普施,其结果就会导致有的学生如获甘霖、有的学生则茫然不辨就里,旱涝不均。

所以,施教者必须做到因势利导,让因材施教借助因势利导,则传道、授业、解惑的功效必定能更上层楼。

2018-10-25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43086.html 1 因材施教与因势利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