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瑞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刘瑞朝同志讲给我们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年前,但随着时间的磨砺,它越来越明光闪亮,越来越璀璨斑斓。今天,我还想再给朋友们讲讲这个故事。
2017年11月5日上午,21路公交车司机孔悦悦跑完一趟车后,手中拿着一个葫芦,红着脸下了车。调度员申法娜问她,抱一个葫芦干啥?悦悦不好意思地说,一位经常坐我车的男乘客送的。申法娜拿起葫芦一看,原来上面写着一首表白诗《赠佳人》:“我乘你车一二载,将你微笑记心怀。有问必答性格好,同龄人中很难找。你若也是位单身,可否与我成联姻?我与你是同龄人,一见钟情欲断魂。性格内向怕拒绝,不敢当面去表白。我留一个QQ号,看你需要不需要?”孔悦悦说,她对这位男乘客并没有深刻印象,并不知道自己被他关注很久了。
孔悦悦当时28岁,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表白,她既诧异又激动,因为这样特别的表白从没有听说过,更别说发生在自己身上了。
申法娜开玩笑说,马上“双十一”了,这是让你“脱单”呀,不错不错,挺有意思的,我上了十多年班,第一次听说在葫芦上写情诗表白的。
申法娜和孔悦悦商量后,决定将此事报告给车队负责职工生活的吴书记。吴书记是位工作30多年的老职工了,他也没有听说过这种另类的表白方式,不过,吴书记说,如果双方有意愿进一步联系,公司肯定支持他们。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这位男乘客,该男子说,一年多前,乘坐21路公交车上班时,遇到了孔悦悦,感觉悦悦很热情,乘客问她问题,悦悦总是热情解答,后来他默默记下了她的车牌号,空闲时就等悦悦这一班车,但自己一直比较内向,不敢和悦悦多说话。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想到把诗写在葫芦上表白。
朋友啊,不知你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和体悟?而我相信,人世间,无论你做什么事,或者说你做一切事,即便做得再隐蔽,也绝对不只有你一个人知道,而是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你周围所有的人很快都会知道。常言说,人眼是秤,人心是镜。尤其是你在大庭广众面前做的事,无论你做的是公事私事,或好事坏事,或善事恶事,都会像风一样,迅速传遍四面八方,并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人们还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怎么报呢?当然,各种各样的事将会得到各种各样的报答。像司机孔悦悦,“乘客问她问题,悦悦总是热情解答”,于是,乘客们就赞叹、就羡慕、就钦佩、就尊敬她。那位男乘客“一见钟情欲断魂”,竟把爱情献给了她。
其实,公共汽车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公共汽车上的风气就是社会上风气的反映。我曾在周口的公共汽车上看到,为老弱病残让位的、为忘带零钱的人投币的、为外地人和新进城的人指路的、为有各种各样困难的人提供力所能及帮助的……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不是吗?在周口城镇的路边道旁,那巨幅标语“做文明人、办文明事”……明光闪亮!不是吗?在周口农村的街头巷尾,那宣传口号“崇德向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敬亲”……璀璨斑斓!
我怎能不受到教育呢?我怎能不体悟深刻呢?文明办的同志告诉我,70岁的王灿云老大爷,不顾身患肺气肿,4次跳进水里,救出4个年幼的孩子和3名妇女;残联的同志告诉我,残疾人刘昌经营一个小店,致富不忘乡邻,几年来,每到“三夏”季节,他都要拿出一万多元,租来收割机,帮助困难户收割小麦;茧王村的农民告诉我,78岁的杜明祥老人,已照顾瘫痪卧床的弟弟50多年;希望小学的学生们告诉我,李灵校长在假期里,骑着三轮车冒酷暑在郑州街头为学生们收购废旧图书……
他们都是“好人”。他们都是“模范”。这些“好人”“模范”正用爱心演绎着一个个感天动地的美德故事!这些“好人”“模范”正用善举传递着一股股强大无比的道德正能量!
当然,这些“好人”“模范”一定会得到社会的好报。不过,他们并不贪求什么好报,他们只求和人们一起继续提高文明素质,向着道德高峰努力攀登!
崇德向善……暖风劲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