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瑜
妈妈离开我们整整八年了。
八年前有一段黑色日子,半年之内,妈和爸相继离世。妈妈病重之时异常坚强,倒是爸显得脆弱,时常落泪,您常对他说,“我们没有什么物质财富留下,但一定要给孩子丰厚的精神财富”。是的,你们留下的东西给了我们无穷的滋养,让我们始终得益于好的家风家教,以积极乐观、踏实努力、真诚仁厚和一颗善良的心一路向前走,生活得越来越好。也正因如此,愈加遗憾你们的离去,愈加思念你们。
八年里,我们深刻体会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每逢年节,哥哥总是伤感地说:“爹娘都没有了,有啥意思!”我能理解哥的心情,但又知道这是你们极不希望看到的。我对哥说,我们要好好生活,和爸妈在时一样。长兄如父,哥哥自觉承担起你们的角色,对我和弟,以及下一代关怀备至,给了我们精神上新的归宿。弟弟也成熟了许多,历经多年创业的艰辛,事业大有起色。孩子们也都懂事、努力上进。这便是你们希望的最好的日子了。
这八年,最想看的是您的“时装表演”。那时我们几个刚成家,收入低、孩子小,您总是节衣缩食,不时贴补我们。您没有在大商场里买过一件正价衣物。有一次前院王姨告诉您哪里正处理衣服,您思虑再三,折返了三五次,才买回一件。您迫不及待地打电话叫我回家,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您电话里的第一句话:“玉儿,我今天又花钱了……”待我回家,您已做好了“表演”准备,经您稍作修饰、搭配,廉价的衣服也穿出了品位。您总嫌我“手大”,经常告诫我“有打鱼的时候,有晒网的时候,富日子得当穷日子过”。如今,每次去商场仍会在中老年专柜前徘徊,观望哪件衣服您会喜欢,想象您穿上的样子,“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免又是一番心痛在心头。
这八年,最想听的是您打来的电话。一天不见面,您就会打来电话询问,两天不回家,您就会做好饭一遍一遍催。出差在外,您的电话总是追随着,“到了吗”“住下没”“吃的啥”……那时真觉得这是负担。自您走后,我像突然断了线的风筝,极度不适应,每次面对响起的电话总是深深失望。
这八年,最想吃的是您炖的砂锅排骨。每逢周五,总能接到您的通知:“明天都回家,给你们做好吃的。”回到家,大砂锅里正炖着排骨,香气四溢。待把饭菜盛好,端上桌,大人说,孩子闹,您和爸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大块吃肉的样子,幸福又满足。吃过饭,收拾完,我们各自出去活动,留下孩子们,这是您最乐于享受的亲子时光,您在欢笑中不失时机地影响和教育着孩子们。阳儿最大,得您的恩惠最多,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习惯都得益于您的教导。您生病时写下“放下包袱好好活,陪着儿孙上大学”的字条,我收藏至今。
这八年,我最后悔的一件事是让您断了“精神食粮”。肿瘤复发后我和哥陪您去北京就医,十多天未住进医院,我们都很茫然。您的病就是自己去医院检查出来的,病情的发展您清清楚楚,您平时表现得足够强大,但那时我第一次感觉到了您的恐惧和不安。在宾馆里午休,您翻来覆去睡不着,起身从包裹里翻出一个档案袋,拿出一沓资料,有杂志、报纸、摘抄,您戴上老花镜,神色凝重地看了起来。我看了一下档案袋,上面工工整整写着四个大字“精神食粮”。您一直以来呈现在我面前无比坚强的形象瞬间倒塌,原来妈妈也是平常人,也会害怕,也需要力量,那一刻我的安全感消失,感觉随时会失去您,泪如雨下。正专注看资料的您听到了我的啜泣声,马上意识到了什么,迅速收起了那些资料,自那之后,那些东西便不见了踪迹。我好惭愧,只顾自己宣泄,却阻断了您寻找支撑的渠道。
这八年,最难忘的一句话是“妈妈永远是你的妈妈”。在您弥留之际,病榻前的我眼见您一天天枯萎,滴水难进、呼吸困难,就心痛至极,泪雨滂沱。您盯着我,坚定、用力地说:“别哭,妈妈永远是你的妈妈!”这些年,因了这句话,我逐渐变得坚强,我感觉妈妈一直在,一直还在……
您从未说过身体难受,我也从未听到您呻吟。在您生命的最后时光,安排我取出您工资本上的钱,给家人每人买了件贵重礼品做纪念;您安排后事如何办、悼词怎样写;嘱咐我们办完后事去感谢您的旧友……
八年了,最爱唱的歌总和母亲有关,这样便可以肆意地喊上一千遍一万遍“妈妈”。您的生命如此美丽, 您的岁月如此绚烂,我只愿花开,不要花落,只愿月圆,不要月缺,只愿天下儿女不受分离之苦,不受切肤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