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日报社 周口市史志办 联办
2002年
■1月,周口市在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2月,金丝猴集团使用并注册的“金丝猴”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继“莲花”之后,周口市又一个获此称号的商标。
■2月,农业部通报表彰了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崔明杰、赵启三、张新亚、吴国防、朱文臣、朱治国、赵俊启等8名周口市乡镇企业家榜上有名。
■8月,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将实行重大改革,从农民办教育转向政府办教育,由乡镇政府负责转向县级政府负责。
■周口师范学院成立暨揭牌仪式。1月9日,在广西召开的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三届五次会议上,河南省申报设置周口师范学院获全票通过。3月21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同意建立周口师范学院的通知》(教发函[2002]52号),称收悉《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申报设置周口师范学院的函》,同意周口师专合并周口教育学院建立周口师范学院。5月23日,周口师范学院成立庆典暨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市国土资源局一槌敲出地价新高。8月8日,市国土资源局成功拍卖一宗国有土地使用权。这次拍卖出让的地块位于七一路中段北侧,东邻邮政局综合营业楼,西邻电信局营业楼,南邻七一路,为周口市中心商业繁华黄金地段。土地面积4896.3平方米(合7.34亩),该宗地以每亩88万元起价。参加竞买的5家单位经过11轮激烈角逐,最终以每亩138万元的价格卖出。该宗国有土地使用权创造了周口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价格的新高。
■公开拍卖市区道路清扫保洁权。8月6日,市公用事业局首次公开拍卖了交通路、迎宾大道、工农路南段、八一路北段、中州路北段五条道路的清扫保洁权,清扫保洁权期限为一年。拍卖后,交通路和迎宾大道的月保洁费用由每平方米1角2分5厘降到7分5厘;工农路南段、八一路北段的月保洁费用由1角2分降到1角和9分。
■城市低保工作成效显著。按照国务院关于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的原则,当年,全市共列入财政预算967万元,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841万元,保证了全市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年底,全市已有34330户79551人享受了城市低保待遇,占城市总人口的7.3%,其中把50161名下岗失业职工纳入了城市低保,占低保对象的66%。全年共发放低保金2537万元,基本实现了国务院提出的应保尽保的目标,保障了城市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
■卢刚被总部表彰为第五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卢刚,周口市武警支队一中队中队长。他任基层主官后,坚持以兵为本,积极探索新时期带兵方法,做到以情带兵、民主带兵、科学育兵,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2001年12月被评为第三届中国优秀青年卫士,2002年6月被总部评为第五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沙颍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2002年周口撤地设市后,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对沙颍河城区段治理非常重视,将沙颍河周口市城区段的治理改造列为2002年重点建设项目。其近期治理工程西起周口市区大闸路,东至八一路。该工程按照50年一遇防洪标准、2级堤防及防浪墙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清淤、堤防加高加固、护坡整修、防浪墙建设及草白石栏板安装等。工程设计总投资2238.41万元。
■漯(河)周(口)界(首)高速公路全线通车。12月26日上午,随着周(口)界(首)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漯(河)周(口)界(首)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漯(河)周(口)界(首)高速公路西起漯河与京珠高速公路相交,东至安徽界首与界(首)蚌(埠)高速公路相连,东南通达南京、上海,西抵西安。该路全长123.8公里,总投资26亿元,从1999年1月开始动工,分两期工程历时4年修建而成。
■沈丘刘湾港成为全省第一大内陆港。截至2002年年底,该港口拥有5个作业区,22个装运泊位,1个吊机杂件码头,12个货场,总面积21万平方米,可容纳货物50万吨。2001年10月通航至2002年年底,各项规费收入达1600多万元,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近2亿元,并被省交通厅评定为三级港口、五级航道,使用面积及日吞吐量均属全省最大,成为全省第一大内陆港。
2003年
■6月,根据市委决定,结合县市区换届,面向全市公开选拔10个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空缺的19个副处级职位,采取“双考双推”办法在公检法系统选拔的13名副处级领导干部揭晓。选拔出的19名副处级党政领导干部,7人担任县市区常委职务,12人担任副县市区长,平均年龄34.5岁,本科以上学历的15人。选拔出的公检法系统13名副处级领导干部,分别担任县市区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和公安局政委职务。
■抗击“非典”。4月22日,召开全市防治非典型肺炎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收听收看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周口市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5月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抗击“非典” 再动员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县市区牢牢把握“非典”防治工作的主动权,坚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7月20日,召开全市抗击“非典”表彰大会,表彰在抗击“非典”斗争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二等功臣、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市领导为受表彰的19名功臣、69个先进集体和693名先进工作者的代表颁奖。
■16天建成周口“小汤山”医院。面对“非典”疫情在全国各地蔓延的趋势,为确保市区居民的生命安全,我市果断决定投资1000多万元,在远离市区的北郊新建一所传染病防治医院——周口市第五人民医院。该院5月12日开工,历经16天全面竣工,总占地面积76. 13亩,总建筑面积14300 平方米,分为控制区和隔离区两个区域,320余间房屋。省委领导到该院视察,称赞市第五人民医院为周口的“小汤山”医院,是抗击“非典”呵护生命、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坚实防线。
■8月21日,周口首批赴新疆拾棉的淮阳县2396名农民工全部安全到达目的地。
■8月,在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中,我市26427 名考生被各级高校录取,占全省近十分之一,继续位居全省第二。
■11月25日,商(丘)周(口)高速公路周口段工程开工奠基仪式在淮阳隆重举行。路线全长68. 75公里,途经太康县、淮阳县、西华县、川汇区、商水县,项目总投资21.6亿元,计划2006年建成通车。
■设立周口海关。2003 年3月,市委、市政府决定采取边申报、边建设的办法,在周口设立海关机构。6月17日,举行周口海关办公大楼奠基仪式,拟建办公大楼位于市行政新区。海关大楼的奠基,标志着周口海关筹备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12月12日,海关总署的领导到周考察,对周口海关申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市内已经具备设关条件,有必要设立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