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19年01月09日
第07版:改革开放40年·周口 PDF版

改革开放40年周口大事记(2008年)

■2008年4月11日,周口市周末一元剧场举行首场演出,能容纳1300多人的周口人民会堂座无虚席,节目播出后反应强烈,全国各大媒体相继报道,称周末一元剧场是“有院墙、有座位、有空调的文化广场”。至2009年底,已演出90多场,演出节目3000多个,观众10万多人次。周末一元剧场艺术团还走进社区、校园、农村,下基层演出30场。中共中央宣传部将周口市周末一元剧场作为宣传部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在全国推广。

■成立周口科技职业学院。2008年4月18日,海燕职专全体教职员工在新校区隆重集会,庆贺海燕职专晋升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海燕职专建校27年,积极探索“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逐步发展成为集升学教育、就业教育、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培训基地,已培养各类技术人才10万多人,“海燕技工”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劳务知名品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支援汶川地震灾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开展了爱心捐助活动,广大群众的捐助热情空前高涨,至5月22日,全市收到社会捐款2241.13万元。民政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布了捐赠账户,开通了24小时受助电话,并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捐赠办公室,全天24小时接受捐助,做到捐赠人随到随捐。为切实帮助灾区群众安全过冬,10月20日全市启动了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衣被活动,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向灾区群众献爱心。全市共向江油市捐赠衣被9393件,接收捐款11. 26万元,所捐赠款物全部发送到对口支援的四川省江油市西屏乡和大堰乡。

■对口援建四川省江油市西屏乡、大堰乡。根据国家援建四川地震灾区政策的调整,周口市在完成安县塔水镇活动板房援建任务后,于2008年7月上旬开始对西屏乡、大堰乡进行连续三年的对口援建。每年由周口市支付财政收入的1%作为援建资金,用于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群众住房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至2009年底,共支付援建资金4565万元,至2009年年底已全部完工。

■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工。2008年6月19日,周口市文化艺术中心在周口市东新区文昌大道南侧举行开工仪式。市文化艺术中心是2008年重点建设项目,“双十五”工程之一,该项目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中心文物库房等专业文化场馆,是集文化信息、图书资料、培训交流为一体的大型公益性文化设施,占地240多亩,总建筑面积3.36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6亿元。主体工程于2008年岁尾封顶,2009年整体竣工,结束了周口市无市级图书馆、博物馆的历史,成为市中心城区新的亮点和标志性工程。

■张志磊获奥运银牌。2008年8月24日,拳击运动员张志磊在北京奥运会拳击91公斤级比赛中,夺得一枚银牌,成功打破了欧美选手在奥运会上对超重量级拳坛的垄断,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在奥运会超重量级拳击比赛中获得奖牌的运动员,同时也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获了第100枚奖牌,使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历届奥运会上奖牌数首次达到100枚。

■11月1日,大庆路沙颍河大桥、建设路贾鲁河大桥同时开工建设。

2009年

■全市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停止收费。2009年4月30日,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全省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通知》精神,周口市在赵月楼收费站举行了全市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撤站仪式,自当日中午12 时起,周口境内S102 线周口刘园等10个政府还贷性二级公路收费站全部撤销。

■沙颍河实现常年通航。 2009年6月1日,制约沙颍河常年通航的安徽耿楼航运枢纽正式建成,标志着沙颍河周口以下实现常年通航。周口市真正形成了“公铁水一体化” 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周口大道建设项目。周口大道南起南洛高速公路出口,北至商周高速公路出口,全长17.25公里,是中心城区交通主动脉。此次升级改造范围包括东环路沙河大桥至交通路区段和周淮路至商周高速公路出口区段,长7.5公里。道路红线宽度55米、绿线宽度两侧各30米。按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于2009 年1月7日正式开工建设,至2009年年底完成总工程量的70%。

■淮阳县乡村女教师李灵感动中国。李灵2002年从淮阳师范毕业,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倾全家所有在家乡办起希望小学,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就读。李灵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她骑着三轮车在郑州沿街回收旧教辅读物。2008 年7月7日其事迹被报道后,被网友赞为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并被评为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2010年

■1月1日,周口市贾鲁河大桥正式竣工通车。

■1月10日,淮阳龙湖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

■5月25日,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周口市周末一元剧场荣获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最高奖——群星奖。

■7月2日,中心城区沙颍河大庆路大桥工程和周口大道改扩建工程同时竣工通车。

■7月5日,何超被中央文明办、民政部、中残联命名为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荣誉称号。何超,扶沟县人,长期从事书画收藏,1992年1月被查出患有尿毒病,他心系特殊教育事业,先后向扶沟县聋哑学校捐款140多万元,并积极主动帮扶残疾人,为残疾人送去温暖和阳光。

■8月18日,周口撤地设市10周年庆祝大会在市体育馆举行。省市领导及各级干部群众代表4000多人参加庆祝大会。

■沙颍河周口港首迎7000余吨拖队。5月21日上午,周口港迎来河南内河航运30多年首批船队,总载重7000多吨的驳船拖队顺利驶入周口港。大规模拖队驶入周口港,在河南航运史上尚属首次,标志着沙颍河具备了长年通航万吨航船的能力。该事件被评为周口市2010年十大经济新闻。随后,河南省的煤炭、粮食多次经周口港中心港区运往华东地区,下游的矿石经水路运抵周口并在中心港区顺利中转,沙颍河航运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财鑫、辅仁集团首次入选中国民企500强。8月29日,由中国工商联评选的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揭晓,河南共有8家企业入选,周口市财鑫集团、辅仁药业集团以近54亿元和49亿元的销售收入首次进人500强,分别位列第284位和第312位。

■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我市集中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资源优先保证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住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与产业配套的职工宿舍、住宅小区等居住设施建设,为项目入驻和人口集聚创造条件,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取得显著成效。11个产业集聚区累计投资585亿元,建成区面积61.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62家,完成销售收入590.4亿元,实现入库税收20.4亿元。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2010年,我市在巩固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成果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实施。全年共实施复明手术2974例,手术脱盲率达到100%,超额完成卫生厅下达的2500例的任务。自2008年创建以来,已累计免费实施33588例手术,超额完成1万例的任务,被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荣誉称号。

2019-01-09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51839.html 1 改革开放40年周口大事记(2008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