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84年进入央视担任少儿节目主持人,被几代人亲切称呼了35年的“鞠萍姐姐”转型了。就在上周五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开播的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承节目《谢谢了,我的家》第二季中,鞠萍首次主持文化类访谈节目,一袭端庄持重的白衣裙亮相,和到场嘉宾聊家庭,说家风,谈家教,亲切随和。
担心知识不够曾退缩
《谢谢了,我的家》第一季由资深新闻节目主播敬一丹主持,反响甚佳。于是,当第二季节目筹备之初,台领导找到鞠萍,她的第一反应是打退堂鼓。“去年的节目有很好的影响力,内容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但我没有读过太多的书,我学幼师,知识储备确实是太欠缺了,我开始是退缩的。”鞠萍坦言是制作人、导演持续为她打气,才使她有勇气接下这个任务。
心态放轻松后,鞠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改变自己的语音语调。过去35年,她主持少儿节目,惯常以细亮的语音语调和小朋友们对话,活泼开朗,转型做访谈节目主持人,则需要温和沉静地和嘉宾交流,鞠萍坦言一开始的确紧张,下了特别多的功夫“补课”。“我这个小嗓音,小假嗓太多了,得深沉起来,还有就是节目采访的有些人物,我以前都不知道,所以需要下功夫去了解。好在导演跟我说,你不用谈他们的成就,咱们讲的就是家长里短儿,爷爷什么样,爸爸什么样,留给我们哪句话……这些内容对我来说是一个有共性能深入的话题。”节目开始录制后,她每天向导演要串联词和资料,把自己50年没有学过、看过的历史知识、人物介绍,用一个月硬补了一下。
虽然让自己归零重新上路,但鞠萍30多年练就的一身功底也并没有浪费。《谢谢了,我的家》的录制节奏非常紧张,有的嘉宾只有一两天时间完成一场大录制。鞠萍回忆,采访秦沛的那期节目,嘉宾时间已经约定,自己的嗓子却全哑了,但那也必须得录。“幸好我还算是一个配音小能手,因为我给好多动画片配音,所以给自己配音就更容易了。”鞠萍说,后来采访秦沛先生的那一集主持词是配的,因为当时现场嗓子是哑的。
家风传承靠做不靠说
《谢谢了,我的家》第二季邀请了很多有辨识度的嘉宾,他们出生年代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长轨迹不同,却无一例外收获了家庭或坚毅或勤俭或勇敢或律己或乐观的力量感染,最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不凡之路。从茅盾之孙沈韦宁、华罗庚之女华密、徐悲鸿之孙徐小阳、周恩来侄女周秉宜、孙中山孙女孙穗芳等“名门之后”,到中国著名呼吸病专家钟南山、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郑小瑛、“华人船王”赵锡成等耳熟能详的“星光人物”……听了嘉宾们的故事,鞠萍也有很多感动,“我们希望让今天的观众了解,为什么这些人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和他们家里的影响、榜样作用分不开的。”
“你想让孩子能够有一个孝顺、正直的品格,你自己就得做出来。”鞠萍举例,自己在勤俭节约上得自父亲的家风传承,她又把这个好品德传承给了儿子。“我父亲是解放军,山东人。山东人的家庭比较省吃俭用,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浪费任何东西。所以到现在,我们喝的饮料瓶子都是搁在车里拉回家去卖。到今天我都会把一些废纸、空瓶子带回去,卖个10块20块的。现在对我儿子也同样,袜子破个洞,我会拿针线给他缝好。”说到这儿,鞠萍笑着拿出自己的主持人手稿,解释这些用过的纸张自己都会随手装进包里带着,反复利用后,还能拿回家卖废品。(京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