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锦春 李伟 继峰 月全 文/图
在织金县马场镇恒大援建的产业园大棚里,管理员龙纯贵正在照料快要开花的黄瓜秧。滴灌管流出的水珠神奇地滋润到每一株的根部。他可能没有想到,作为身患重病的特困户,自己也是恒大精准“滴灌”的一员。毕节人把恒大精准扶贫形象地比喻为“滴灌”。
农业滴灌已经十分普遍,扶贫领域的 “滴灌”并非易事。
要帮扶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毕节100多万贫困人口,一户不少、一个不落地如期拔掉“穷根”,谈何容易?
恒大的努力让人看到了希望。依靠“精准”,恒大整体帮扶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响应扶贫总动员令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批导,精准扶贫。”2017年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总动员令。
恒大积极响应总书记的总动员令,更在“精准”二字下足“绣花功夫”。
位于大方县奢香古镇的“恒大帮扶毕节精准扶贫大数据系统”,有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这是一套可视化、可触式的精准扶贫数据调查收集系统。在屏幕上大方县地图里轻轻一点,就能显示对应的某村有多少贫困户,每个贫困户家庭状况、贫困原因、希望获得何种帮扶,甚至详细到每个贫困户家庭的经纬度。大方县建档立卡贫困户59693户、176506名贫困人口的情况一目了然。有人称这里是恒大扶贫作战的“指挥部”。
更神奇的是,这套系统如同一个万能的“参谋部”,通过数据关联分析,还形成了贫困人口文化程度分布、劳动力的乡镇分布、贫困人口家庭结构分布、致贫原因等45个子数据库。大数据库可以实时动态调整,每个乡镇扶贫措施覆盖了多少人,每个人覆盖了多少帮扶措施,也都做到了精准、全面。
这是恒大“精准”的一个片段。由恒大扶贫办开发的大数据库为分阶段精准扶贫计划提供了翔实、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和决策支持。
从决定帮扶大方县脱贫那一刻起,恒大就高度关注“精准”二字,不能做到精准扶贫,浪费的不仅仅是几十亿元的扶贫资金,更会让贫困群众的期望落空。细心人还记得,2015年12月19日恒大帮扶大方县,双方签署协议标题的关键词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八个字。
全国政协常委、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说:“恒大集团将把精准扶贫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探索企业帮扶精准扶贫新路径。”“与过去不同的是,恒大集团不仅出资金,还出人才、出技术、出管理思路”。
“精准”是恒大帮扶毕节的关键思路。对症下药、坚持“造血”与“输血”并举,不让一个贫困百姓在奔小康的路上掉队,是恒大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基本作战思想。
系好扶贫“第一粒扣子”
百万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遇到恒大这个较真的团队,事情往往就有了章法。
恒大精准扶贫,第一步就是明确谁是最需要帮扶的人。执行精准帮扶战中,有个关键的作战先锋队——“三人小组”,分别由恒大扶贫队员、政府派驻恒大挂职干部和乡镇(村)干部组成。主要任务就是真实全面掌握贫困家庭情况、个人信息、致贫原因、脱贫意向,数据甚至详实到恒大扶贫队员“一助一”结对帮扶儿童穿鞋的码数。
为确保数据的精准。“三人小组”一家一户走访出来,得到的都是第一手资料。一位“三人小组”的成员告诉记者,“人居分散,有些贫困户住的地方,没有路,要走三四个小时,一天最多能调查十几户”。
这些平时大都市穿惯皮鞋的商界精英,他们在大山深处不知磨坏了多少双鞋,留下一个个脚印,练出一双铁脚。
2016年,大约48个“三人小组”用了三个月时间,分三批走遍了大方县3500多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调查了全县5799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5月,恒大扶贫又出大动作——在此前无偿投入30亿元的基础上,再无偿投入80亿扶贫资金——帮扶范围从大方县扩展到毕节7县3区——从集团增派1821名强将精兵常驻毕节各县市区。在随后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一共2108人的恒大扶贫队员,和当地3000多的扶贫干部一起,像在大方县一样,走访了全毕节市28万多户、百万个贫困百姓,无一遗漏。
入户调查并非一次就万事大吉。恒大扶贫一位负责人说,即便初期的入户调查结束后,“三人小组”还会经常入户回访,进行复查,随时了解最新动态。
贫困的人各有各的难处,即便致富的梦想,也千差万别。有的人希望到远方施展身手,有的故土难离。有的甘愿蹲下来,下苦力一分钱一分钱地挣。
精准扶贫的第二步就要确定帮扶的方式,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可谓苦口婆心。
如果符合易地搬迁条件,则对村民进行搬迁动员。搬到新居后,还要入户辅导他们怎样适应新生活。恒大扶贫队员阚俊生多次到新迁入的居民家中,手把手地教他们在外怎样看红绿灯,在家怎样拖地,怎么使用电器做饭,甚至模拟怎样用坐便器,怎么用抽水马桶。
当这些贫困户“安居”之后,恒大人紧接着就考虑如何让他们“乐业”。恒大队员与当地政府干部一道二次、三次、以至多次入户,帮助贫困户选择适合几大帮扶政策中的一种,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会建议其外出就业,或选择养牛、种大棚蔬菜等产业。用恒大扶贫队员的话 “总有一款适合你”。
千辛万苦的入户摸底调查,系好了恒大精准扶贫的“第一粒扣子”。
牵住扶贫的“牛鼻子”
有人曾这样假设,如果援助大方的30亿元,均分给18万贫困人口,当即就能实现脱贫。但是钱用完之后,恐怕贫困还会依旧。
精准扶贫,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处理好阶段性脱贫与永久性脱贫的关系,避免扶贫“越扶越贫”,脱贫“越脱越脱不掉”的尴尬。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扶贫攻坚的核心就是产业支撑。
恒大把产业扶贫当作整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重要的“牛鼻子”。恒大帮扶毕节110亿资金,一半以上用在产业扶贫,帮助毕节打造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和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帮助20万户、70万贫困人员发展蔬菜、肉牛以及中药材、经果林等特色产业。
恒大无偿投入巨资扶贫,并不搞“一言堂”。产业如何精准,注意听取政府、专家及老百姓的意见,最后采取的是点和片结合的周密布局。当初在设计产业时,发现大方原有的经果林工程对农民的脱贫作用直接,只是过去在政策和操作上不够科学,恒大从善如流,及时调整经果林工程布局。
截至目前,恒大在大方县建成并投用的10223栋蔬菜大棚,13万亩蔬菜大田基地,点多线长,遍布全县每个乡镇,主要就是方便当地贫困户就业的考虑。只有能够真正帮到每一个贫困户,再远再碎的项目,恒大也同样认真细致地制订方案,投放资金。
与老百姓打交道久了,恒大人理解的 “精准”又深一步,就是要把致富经送给真正需要的人。为避免“大水漫灌”的弊端,帮扶协议签订两个月内,恒大集团经过多次实地调研与反复论证,制定了“造血”与“输血”并举的一套超级 “工具箱”,内有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吸纳就业扶贫、发展教育扶贫和特困群体生活保障扶贫等多方面的措施。而每一项扶贫措施里,又细分成若干条。
恒大队员的精准有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毕节市选送到恒大挂职的干部洪林见证了这样的事。2016年8月牡丹基地开始建设,种苗一车一车从外地运来。一般情况下,买主卸货后看看“差不多”就算验收了。而恒大的员工竟拿着卡尺一株一株地量,只有根茎粗度、根长、侧数量、地上枝条长度四项同时达标,才算合格,这让供货商目瞪口呆。种苗合格率第一批只达到76%,经过恒大人的这么一“精准”,接下来的合格率都达到95%以上。
为产业扶贫“画圆”
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的盛丰农业科技示范园内,有长在树上的茄子,长在空中的南瓜,精品农业荟萃于此。示范园运营管理方是山东寿光的一家公司,他们应恒大之约,来到毕节成为恒大扶贫的上下游企业。周边的贫困户经常能够到这里开眼界。
产业扶贫,恒大人提出 “专业人办专业事”。恒大在毕节全面铺开蔬菜种植、养牛、中药材、经果林四大产业扶贫措施。这些产业的产、供、销,并不是恒大的特长。恒大依靠良好的信誉和扎实认真的态度,引进了国内79家上下游龙头企业进驻帮扶。不仅升级改造了各产业的基础设施,还促进形成各产业的“供、产、销”一体的良性循环,如同画上一个完美的“圆”。有了这个“圆”,产业扶贫真正落地生根了。
现在的大方县凤山乡火封丫蔬菜基地,曾是当地村民传统方式种植玉米的地方,收成再好,一亩的产值也就上千元。恒大集团引进龙头企业三元朱公司流转土地,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形式。三元朱公司提供优质的种子,辅以技术培训和种植指导。既调控了市场不至于跟风种植,又解决了销路,到大棚门口以市场价收购。仅这一个基地就覆盖了104户、247个贫困户,现在贫困户既可拿到土地流转费用,还可以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与此同时,三元朱公司还按基地总投资额的5%支付租赁费,工作人员介绍,租赁费用也会按贫困户家庭人数进行分红。
中药材和食用菌基地亦是如此,恒大援建种苗基地、中药材加工基地等基础设施,引进一力制药集团等上下游龙头企业统一组织生产和销售,建立起稳定的产供销循环体系。
教贫困户 “种钱”
“一个也不能少”。恒大精准扶贫公开的秘诀就是因人而异。恒大扶贫公司设有专门的就业培训部,让每一位有就业能力的贫困农民,根据个人的意愿,掌握一门手艺、一门技术。然而一些长期闲居深山的贫困农民并不领情。恒大就业培训班的老师想出一个宣传动员的妙招:培训就是教大家学会“种钱”。农民一听就懂,能“种钱”!谁不想学?
位于大方县郊的毕节同心农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是恒大的就业培训基地。从恒大帮扶启动以来,这里连续开办了各种就业培训班,多则上千人,少则几百人。校园里天天人气很旺,被称为恒大扶贫战场的“黄埔军校”。
恒大还开通了“就业直通车”,培训班结业,同时举办用工招聘会,用工单位既有恒大的上下游企业,也有恒大和当地政府邀请的用工单位。刚出校门,就进厂门。大方县凤山乡的周小军,年轻时在煤矿做工,得了煤肺病。他为医治重病的母亲花了十几万元。屋漏又逢连阴雨,一场车祸导致他残疾。从2016年起,周小军不断迎来转机。当年9月,符合易地搬迁条件的周小军不花一分钱,住进了恒大援建的新房子。接着,他参加了恒大举办的种植培训班,在专家和师傅的培训下,周小军渐渐掌握了大棚种植技术。现在他成了一名农业工人,每天到位于新居附近的恒大援建的蔬菜大棚管理滴灌管,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
“我们的每期培训班虽然时间不长,但都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为每个有就业意向的人提供一个合适的上岗机会。”培训部的一位老师说,“比如有人愿意到外地见见世面,多挣些钱,我们就介绍他到恒大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有人因为家庭等原因希望在当地就业,或者自谋创业,我们都会根据其意愿,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就业指导。”
整体帮扶大方县及毕节市,恒大人从最初的策划,到制订计划,再到具体行动,每一步都走得周密细致,一丝不差。一位在恒大扶贫公司挂职的毕节干部总结到:“恒大在承诺整体帮扶后,就打了一套连环拳,拳拳紧扣,环环不撒手,每一拳都准确地击在贫困百姓的脱贫穴位上。”
2017年12月,人民日报在北京举办第五届民生发展论坛,把恒大精准扶贫贵州毕节评为“2017年度中国民生示范工程”。评审专家表示,恒大扶贫“方案精准、措施精准、用人精准”,成功探索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恒大贵州大方扶贫模式”,其“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了“供、产、销”一体化经营,确保了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恒大帮扶,赢在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