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23日
第14版:文体 PDF版

《银河补习班》上映后 遭遇两极口碑

《银河补习班》宣传海报

本报综合消息 一度被视为暑期档“救市之作”的《银河补习班》在上周四上映后,遭遇两极口碑。四天票房报收4.28亿元,成绩尚可,但“爆款”尚欠火候。而观众对这部电影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过度煽情、剧情失真等问题上,尤其是在教育话题的探讨上,本希望得到一剂良方的家长们却感觉喝了一碗空洞的“心灵鸡汤”。

诚意之作 值得肯定

作为邓超和俞白眉导演的第三部作品,《银河补习班》确实诚意满满、进步明显。前两部作品《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无底线的恶搞,在《银河补习班》里完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温情脉脉的父子情和跨越30年时光的宏大制作。尤其是影片的主题,勇敢地触及了当下观众最关心的教育话题,真诚地书写了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思考,这些都值得肯定。

影片的故事跨度30年,也在讲述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历史重要节点的大事件,如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2年亚洲足球杯、1997年香港回归、1998年特大洪灾等,对历史细节的还原颇具匠心,还应用了大量上世纪90年代的金曲,很容易勾起观众的怀旧情怀。不过,这种手法在很多青春片中都有涉及,用多了也有一些“套路”之嫌。

影片最感人之处还是父子情的主题。邓超饰演的马皓文演出了一位大家理想中的榜样父亲,也数次令观众流泪。有观众夸赞邓超的演技,“角色年龄跨度如此之大,完成了一次完整、漂亮的表演。”

提出问题无力解答 观众不满

《银河补习班》让很多观众“哭了又哭”,这还真不是营销出来的看点。在记者观影的场次,确实看到不少观众哭得泪流满面。但是,能让观众哭就是评价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么?显然还远远不够。

先说说影片的泪点。事实上,在这一问题上,观众们也旗帜鲜明地站成了两派。一派认为,《银河补习班》“太感人了”“关于亲情的情节总是戳人泪点”;另一派则较为理性,认为两位导演过度煽情,“每一处都憋着劲儿地想让观众哭。”

在剧作上,为了营造时代感和戏剧性,影片做足了效果,却也牺牲了原本应有的真实性。比如,为了证明儿子学会了独立思考,编剧就让他遭遇了1998年洪灾;为了证明儿子的作文不该是零分,居然让整个教育局的领导坐在一起打分;为了帮助儿子追求梦想,父亲就非要在考试前一个月带着孩子逃学去看航天展……这些过于“狗血”的桥段让观众频频出戏。有网友坦言:“为了达成三分钟一笑点三分钟一泪点的效果,文本全然不顾事件的逻辑性与一致性,甚至构不成一个整体的故事和脉络,像一个散点式的流水账。”

不过,观众们对《银河补习班》的最大不满,还是聚焦在主题的挖掘上。对教育的反思,是国产电影近年来鲜少触及的话题,又是当下的社会热点。所以选择这一主题,可以说是两位导演的巧思,也是该片极有可能成为“爆款”的原因。然而,面对这样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影片并没有给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而是试图从“父爱”着手,解决所有问题,显得过于简单。

网友“西帕克”认为,影片最大的问题就是太随意了,“反对应试教育的态度有了,但方法呢?电影中的教育几乎完全处于一个超现实的层面,并不能真正解决如何从倒数第一到年级前十的困境。这么长的片长,终究只是鸡汤。”

在影评公众号“毒Sir”看来,《银河补习班》最大的问题,在于理想化的父亲形象,以及成长和学习过程描写的薄弱。同样是教育题材,《三傻大闹宝莱坞》通过接连不断的6个事件,循序渐进地反映出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远比死读书来得重要。而“《银河补习班》更像一篇命题作文,提出论点了,却没有更充分、更令人信服的论据。”(李俐)

2019-07-23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73373.html 1 《银河补习班》上映后 遭遇两极口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