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凯 文/图
姜子涵:开学时要带着妈妈去上海
扶沟县太康营村的姜子涵今年以646分的成绩被复旦学大学录取。记者见到姜子涵时,她正给几个低年级的学生补课。“这几个学生都是邻居家的,他们暑假期间没有什么事,就让我给他们补课。”姜子涵说,关于学习,心态一定要好,尤其是高三的时候,成绩有所波动很正常,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整天懊恼,这样除了浪费时间没有任何好处,成绩也不会因为你的悔恨而提高。
看到姜子涵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姜子涵的母亲非常高兴。“我和她父亲都没啥学问,我平时在一家服装店上班,工资不算高,勉强够家里花销;她父亲几年前意外摔断了腿,现在还带着钢板,只能附近的一家工厂剪线头,收入很少。姜子涵的学费和住宿费要7000多元,这对我们家来说压力很大。”姜子涵的母亲告诉记者,姜子涵知道她的成绩距北大的录取分数线仅差2分时,非常失落。“北大是我高中时的目标,我认为考上北大就能让家里的负担减轻很多。”看到姜子涵心情低落,大家都耐心地开导她。目前,姜子涵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姜子涵说,开学时,她要带着妈妈到上海看看。
李梓萌:以博士哥哥为榜样
扶沟县大李庄村的李梓萌今年以602分的成绩被北京邮电大学录取。和许多考生不同的是,李梓萌在上高中时就有去北京上学的打算,因为她有个在清华上学的哥哥。“我没考虑其他地方的学校,目标就是北京的大学,因为我哥哥2012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现在在读博士。那时候我还小,对大学没什么概念,但是随着年龄增大,我觉得应该向哥哥学习,争取考上好大学。”由于选择的专业是日语,她希望将来当外交官。
“本来想出去打个暑期工,可我们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发放比较晚,我一直不敢出去。这期间,我哥哥给我推荐了很多关于日语的书籍和APP软件,希望我不要因为基础不好而落后于人。”对于学习,李梓萌一直非常自律。每到自习时间,李梓萌都会用这些自主时间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虽然平时学习很累,但有时候还会失眠。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不紧张没压力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学会自我调节。”李梓萌笑着说,高考前,她压力很大,但高考时却出乎意料的放松。她希望在大学里也能保持同样的状态,然后向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发起冲击。
杜婉铮、杜婉琦:用课外知识充实自己
杜婉铮和杜婉琦是双胞胎姐妹,姐姐杜婉铮今年以655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法律专业录取,妹妹杜婉琦以634分的成绩被浙江大学录取。杜婉铮和杜婉琦同时考上大学,她们的父母在高兴之余,也为她们的学费发愁。“我在县城卖服装,我老公在外地开车。杜婉铮和杜婉琦今年都考上了大学,她们的学费加起来快2万元了,这对我们家来说压力很大。”她们的母亲说。
在杜婉铮和杜婉琦的家中,不到50平方米的房子里贴满了奖状和各种获奖证书。杜婉铮说,得知被北大录取后,她一点也不惊奇。因为她平时的成绩很稳定,所以考上北大是水到渠成的事。
虽然从高中开始,杜婉铮和杜婉琦在一个班级学习,有时候还坐在一起,但他们却有着各自的朋友圈。“虽然我们在一个班级学习,但我们很少一起做事,就连吃饭也是和各自的朋友去。因此,在选大学时,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地方。”杜婉铮和杜婉琦笑着说。关于未来,她们也是选择了不同的方向——杜婉铮将来希望将来当法官,杜婉琦则希望从事和媒体有关的事业。
“作为学生,除了要把精力留在学习上外还要多关注课外知识,以充实自己。”关于学习,杜婉铮和杜婉琦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