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方
秋分前我得到消息,太康农民丰收节即将在刘寨开幕。秋分那天一早,我便急匆匆驱车赶往现场,一路上不时向车窗外瞄上几眼。风乍暖还凉,只是未陷入凛冽萧瑟状态,从窗外我看到了纯熟和熏黄的秋。
秋天没有春天的开放,没有夏天的浮夸,没有冬天的暴虐。尽管离开农村许多年了,很多零碎的往事一直留在我童年时的记忆里,虽不能马上拼接在一起,但也并不费多少周折。
赶到农民丰收节展场时还不到九点,里面已经挤满了人。展场占地面积不算小,约有四个足球场那么大。透过走动着的人群之间的缝隙,远远看到展场中间有一个用农产品搭建的呈圆形的茅草屋,茅草屋造型复古,非常引人注意。屋子最上边是高高耸起的伞形圆顶,用谷物秸秆搭建而成,周围圆形的墙壁用去了皮大小均等的玉米棒子做外装修,摆放整齐,呈现出富贵金黄的吉祥颜色。玉米棒子下边是围绕小屋的圆台,台面上分出一个一个的隔断,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和深加工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单单一个圆形的茅草屋,让我凭空产生很多遐想,想到了当年诸葛亮的茅庐,想到了金字塔,想到了黄金屋,也想到了旧时农民手上的老茧和农民脸上被岁月风雨镌刻的皱褶。
展场四周是各乡镇的展览摊位,那里更是精彩纷呈。农产品更多的是传承,当然也有发展,从省外产区新引进的农产品占了不小的比例,比如黑色柿子、紫色地瓜、山药、草莓椒、马奶葡萄、猕猴桃和一些蔬菜新品种等。也有新兴养殖项目:蚂蚱、爬蚱、青蛙、豆虫等。亮相的农产品新兴深加工产业更是不计其数。摊位前有拍照的;有向看客介绍产品的;有询问的;有谈订购意向的;有浏览的;有三三两两看着农产品议论的;也有看着某种农产品不知是深思还是发呆的。不分老少,来到这里的人都兴致勃勃。
从展场出来,我再次仔细回望田野,感觉北方的秋天色调格外重。刚到秋分,那秋天就浓妆艳抹地来了,来得从容,来得稳健,来得霸道。正是因为那种沉甸甸的金黄,秋越发显得沉着、含蓄、温雅。那秋的意境、秋的姿态、秋的颜色、秋的味道总也看不烦、品不透、尝不够。秋的田野没有名花的娇容,没有参天大树的雄伟,没有山间溪流的清澈,没有北国冰雪的靓丽,一旦你领会透了,你便进入了诗的意境。这里的诗意又不同于文人墨客眼里的山水,因为它是静静地摆在你的眼前,不喧嚣、不张扬、不专横,质朴得像是一位苍颜老人,但却深藏着奢华的灵魂。
太阳斜眄着照在田间,那田间基色分明。有传说秋风很滥情,见一个爱一个,农作物遇到了秋风就会被俘获。于是,就连路边的桂花树也迫不及待绽放出黄花,来迎合这秋的流行色。一位爱美的姑娘踮起脚尖,伸出雪白的胳膊采撷了一些桂花,放在手心里闻了一下,然后很笃定地说:“这就是秋天的颜色,秋天的味道。”我听到后摇摇头,觉得这结论下得很偏颇,很莽撞,也很肤浅。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总结秋天,我感觉秋天像炒焦的花生;像煎好的豆腐;像烤熟的红薯;像熬制的小米粥;像爆玉米花;像红枣、柿子这些原生态的农家水果;像五谷酿出的烧酒……秋天的味道是丰富的、醇厚的,秋天的颜色是多彩的、绚丽的。不是我逼着你相信,秋风、秋叶、秋月、秋影是文人墨客不能释怀的记忆,萧条、凄婉、冷清、孤寂和秋天无关。
也许是年龄的原因,我不是唯精神主义的追随者。在黄金有价食无价的岁月,这秋却关系着天下生命。庄子云:“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我独爱后半句,华而不实哪有实而不华来得实在。管仲也说过一句传世治国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立足秋天,看遍秋天,你的内心是不是也和我一样会踏实些,是不是感觉已经远离了温饱困扰,得到了丰衣足食的佑护?不然的话,那鱼虾缘何在秋天肥起来?那蟹黄何以也在秋天去附和秋的颜色?
如果你还有些闲暇而方便的时光,你可以在秋天到农家小院走一趟。在那秋天的午后,坐在枣树下的方凳上,一边喝着大碗茶,一边细数着从枣树上漏下来的一丝儿一丝儿的阳光,那阳光被枣染得通红,然后在农家小院里反射,直至整个小院都红起来,红得透彻、均匀、柔和、温润。如果你能待到晚上,还可听一听农家秋虫的鸣叫,赏一赏农家初秋明月,吹一吹农家秋日清风。这时,你才会有真切感悟,什么栖霞枫叶,什么西湖残荷,什么普陀山凉雾,什么二十四桥明月,皆显得轻佻风骚稍逊厚重了。
刘禹锡的《秋词》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读着这诗句,更丰富了我爱秋天的理由。那天夜里我便做了一个甜美的梦,我面前摆着满桌子的农产品,冒着热腾腾而又熟悉的香气,我伸出手去拿,却怎么都拿不到,逼我生津而醒。我不得不承认,我爱秋天,秋天在我的心里,在我的梦里,在我永恒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