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0年05月08日
第03版:特别策划 PDF版

淮阳平粮台到底牛在哪儿

南城门附近的排水设施 资料图

淮阳平粮台城址一角 记者 金月全 摄

□策划:李伟 执行:金月全 支亚茹 吕冰汝

核心提示

5月5日,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结果发布,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经激烈角逐胜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一惊人大发现,进一步确认了淮阳平粮台城址严整规划的方正格局,尤其是位于城址中轴线上的道路是目前国内经考古发掘确认的最早的城市中轴线;遗址发现的完整的早期城市排水系统,是目前国内已知年代最早、最为完备的城市排水系统;在“中轴线”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车辙,将车(可能是双轮车)的起源提前了至少500年……淮阳平粮台城址,为何能够入选“文物奥斯卡”?凭啥这么牛?今后将怎么保护和展示?5月6日下午,带着诸多问题,记者一行走进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现场聆听淮阳平粮台管理处主任贾亮讲述它的“前世今生”。

●中国最早的方正之城

人们对古城的印象和标准,不外乎方方正正、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四通八达。平粮台古城遗址,正是这种城市布局的最早实例。平粮台古城严整规划的方正格局,尤其是位于城址中轴线上的道路是目前国内经考古发掘确认的最早的城市中轴线,城内的高台式排房建筑也以中轴线为依据进行规划设计。

系统的考古钻探和数字化记录分析结果显示,平粮台城址平面形状为正方形,基本正向,城内长宽各185米,城内使用面积共计约3.4万平方米;加上城墙宽度,则城址占地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再包括外侧城壕,面积约10万平方米。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平粮台古城规划很方正,城内有主干道,如此规划是最早的,其传统延续至后代至明清北京城。在道路旁有排房,而且排房之间序列十分清晰。中轴线是中国古代城市很重要的特点,之前在二里头发现有这样的理念,这次平粮台的发现年代更早。”

平粮台城址的南、北、西三面各有一城门,城门位置均居中。上世纪80年代对南城门的考古发掘,揭露了一组布局周正的“门房”基址。两座房子依城墙用土坯原地垒砌建筑,房门相对,两座房子规格一致,都是总面积13~14平方米、平面为长方形的单间土坯建筑。

南城门内外均有路面相通。2019年,考古队员在城内“中轴线”位置发现一条南北走向的龙山时期道路,两端分别对应南、北城门。从整体布局看,这条道路和南、北城门已经具备了“中轴线”布局的实际意义。也就是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中轴建城”的开山鼻祖。城内布局以这条南北向中轴路相隔,规划严整。城内东南部的全面揭露,确认了多排东西向布局的高台式排房。每组房屋的门向均朝南,布局规整。

平粮台古城遗址平面方正规整、内部中轴对称的特点,无疑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最早源头,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突出价值。

●中国最早的城市排水系统

在平粮台古城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城市排水系统,发掘并复原了城内完整的排水系统,由城内居址日常排水、城墙排涝和城门通道排水几部分组成,陶排水管,节节套扣,构思精巧。城门及城内发现了多处陶水管排水设施,这种陶水管道技术在平粮台古城最早出现,从商周沿用到秦汉,甚至在汉长安城还可以看到节节相扣的陶质水管。

“这些陶排水管节节套扣在一起,或纵穿城墙基础,或沿排房建筑的外缘平行分布,两端有进、出水口,与城内的东西或南北向的排水沟相连通,是目前国内发掘的年代最早、最为完备的城市排水系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淮阳平粮台遗址项目负责人曹艳朋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其中,考古学家最早发现的是南城门“门卫房”通道下的一组陶排水管。首先在门道下挖一条城内高城外低并且上宽下窄的沟渠,在沟底铺一条节节相套的陶水管道,其上再并列铺设两条同样规格的陶水管道,形成一个倒“品”字形的管道组合。

在南城门东侧的城墙内,也新发现了两组陶排水管道。为解决城内排水,高土台排房和道路外缘均分布有排水沟。2019年发掘时,还在长排房址靠近中轴线的位置,发现了东西向埋设于房后坡脚下的陶水管道,用的水管规格跟城门及城墙内的管道完全一样。这组东西向的陶水管往西连通一条南北向水沟,而水沟的另一侧就是这座古城的“中轴”大道。

古今相通,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水资源的管理,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始终需要面对的问题,平粮台古城遗址提供了实例。

●中国最早的“双轮车辙”

在南城门内早期道路路面上,考古人员发现了车辙痕迹。车辙宽0.1~0.15米,深0~0.12米,最明显的一条长3.3米。其中一组基本平行的车辙间距0.8米,研究认为是“双轮车”车辙印迹。经过对道路遗迹堆积物中有机质样品的碳14年代测定,这些车辙痕迹的绝对年代不晚于距今4200年。“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双轮车辙”痕迹,与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车辙相比,将我国双轮车的起源至少提前了500年。”曹艳朋在发表于2020年5月5日《人民日报》的文章《平粮台古城遗迹发掘研究的重要成果》中如是说。

在平粮台城址内,还发现了4具完整的用于祭祀的黄牛遗骨,牛肩胛骨还被用于占卜。此外,使用牛骨制作骨器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这说明黄牛从西亚传入中国后很早就融入了中原人的生活。黄牛是龙山时代才进入中原的家畜新品种,其在平粮台城址的大量发现,对研究起源于西亚地区麦作传统下的黄牛如何融入中原地区传统的粟黍农业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也赋予了今天周口的畜牧业传统以世界性的历史意义。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考古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徐华烽还说:“平粮台城址所在的周口市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黄牛养殖基地,连同去年淮阳时庄遗址考古发现的龙山文化时期粮仓遗迹,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片古老土地上蕴含的中华文明的基因。”

2020-05-08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98536.html 1 淮阳平粮台到底牛在哪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