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昌/文 孙安平/图
日前,指墨书法家李云飞到周口报业传媒集团书画院进行书法艺术交流。我作为老朋友,又有机会得以与之闲聊。因此,有必要作文以飨读者。
指书,亦称染指书、指墨书法艺术,即以人的手指蘸墨(或其它的顔料)直接进行创作,包括拳书、掌书等。指书与指画合称指墨。
指书的起源应早于笔书,硬笔和指书可能就是书法的源头。介子推的血书就是很早的指书,距今已有2600多年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介子推可谓指书的鼻祖。《书法报》《中国指墨》等刊物的载文,则从书法的角度解释说,中国的指书开创至少可以上溯至16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1995年至1996年在大同出土的北魏瓦文200多片,瓦上的文字大多是用铁木尖器刻写,极少量是在瓦泥未烧时用手指直接湿刻上去的,如“兴”“生”“知”“湘”等文字。这是我们迄今所知道的最早的指书遗作。
北宋马永卿《懒真子》记载:“温公(司马光)私弟在县宇之西北,诸处榜额皆公染之书。”其法以第二指尖抵第一指头,指头微曲,染墨书之。尽管司马光并没有留下一点指书墨痕,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仍一直把他看成是中国指书的鼻祖。
此后,书史上有记载并留下指墨遗作的当首推清代名家高其佩。除高其佩外,还有清代的李世倬(高其佩的弟子)、高凤翰;“真正将指头画推向新的发展的,应是潘天寿先生。”(王之海·《指墨技法》)潘天寿、钱松岩、虞一凤、吴在炎(潘天寿的弟子)、王之海等当属近现代的指画翘楚。指书则首推吴凤之先生。
“如果说书法艺术是一个巨大的花园,那么,指书就如同墙角的寒梅,深谷的幽兰,它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向人们昭示自身的雅美和神奇。”(周宏兴·《儒雅厚重指墨丰碑》之《关于指书的思考与感悟》)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指书大家李云飞。他的艺术传承可以简单描述为:潘天寿-吴在炎和吴凤之-李云飞。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和艺术风格。
李云飞祖上可以追溯到铁木真手下骁将、开国功臣、孔温窟洼第五子木华黎。明朝之后,其祖上为避祸,化身汉族,隐于河南南阳桐柏山。
李云飞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其爷爷、父亲都是知名的中医眼科专家,母亲是教师。20世纪80年代,他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考入了河南中医学院,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中医眼科医生。
同时,在父亲的影响下,他练就一手好字。李云飞说,他用的第一套制印的刻刀,就是他父亲传给他的。
湖南籍的批书大家吴凤之先生,20世纪40年代末期投身革命。原是中央某出版社编辑的吴凤之,后来下放到河南桐柏“劳动锻炼,接受教育,改造思想,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吴凤之·《吴凤之书法作品选》之《我与指书》)。李云飞的父亲因此结识了吴凤之,并与之交情甚笃。当时,吴凤之送给李云飞的父亲一幅指书四条屏《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因日日目睹,李云飞对指书产生兴趣。
在中医与书法艺术之间,李云飞则在书法艺术方面表现出了更高的天赋。他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写大字。在爷爷、父亲的影响下,他苦练毛笔之法,心追手摹,并暗自学起了指书。高三那年,他的指书作品在全国书画大奖赛中获得优秀奖。这个时候,吴凤之已经回北京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吴凤之见到了李云飞的指书作品,非常赞赏。于是就在汪继兴、李剑桥、张仁海等社会名流的见证下,收李云飞为徒。后来,居住在新加坡的吴在炎先生(潘天寿的弟子)回国与吴凤之见面叙旧。在吴凤之的见证下,李云飞又拜吴在炎为师,成为潘(天寿)派指墨传人。两位大师一生中教了很多学生,但行叩拜之礼成为弟子的,只有李云飞一人。
后来,李云飞决定“弃医从书”,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创作之中。
“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到之域。”李云飞先后师从贺生绪、马哲夫、吴凤之、吴在炎、由天五位先生,传承吸收潘天寿、吴凤之、吴在炎等大师的指墨艺术精髓要旨,经长期研习琢磨,在传承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创新。他常以“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自勉。如今,浸润书画40余年,他尊重传统,师法自然,法宗汉唐,意追魏晋,苦研经典,内外兼修;入古人门庭又破藩篱而出,汲取多种笔意,凸显指墨形质,以气贯指,以指驭墨,力尽做到指艺精熟,气韵连贯,刚柔相济,开合有度,意态自足,气骨清健,高雅超脱;用艺术来表情达意,张扬自己的个性,自成大家之风。
人们常说,没有个性的艺术,称不上好的艺术;没有个性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丰富的人生历练和对指墨艺术的热爱,使李云飞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著名作家二月河曾撰文:李云飞运用毛笔书法的精要,再根据文字的大小,或用拳书、掌书、拇指、食指、中指、小指来书写,一笔一画参悟指墨奥秘。指书最大的困难在于手指蓄墨,含量有限,且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将墨准确地书写到宣纸上。指书书法可以书写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等书体。李云飞以历代名帖碑刻入手,认真研读、临习,看点画,悟技法,找规律,力求用手指写出既有毛笔字的形态、气势和韵味,又有指书独到的神采魅力。经过苦心钻研,李云飞科学而巧妙地掌握了指、掌、拳用墨的方法,悟出一套手指、手掌、拳头书写的技巧。在他的指书书法中,通过熟练运用手指、手掌、拳头等部位的变化,表现出圆、方、粗、细、浓、淡、虚、实富于变化的多种笔画,而一撇一捺一横一竖的笔画之中,则常常出现诸种意想不到的效果。观之浓淡相交,黑白相映,轻重错落,深浅变幻,刚柔并济。2012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双百”英模名单公布两周年《永恒的丰碑》大型晚会上,李云飞现场指书《沁园春·雪》长卷,引起了巨大轰动,受到书法爱好者及媒体的关注和好评。
看到李云飞指书作品的人都说,李云飞是书法界少有的“得道之人”。道者,一也;得道,即“得一”。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亦云:“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一”者,既为“道”,也为“始”,是万物形成的初始,即元气。《易经》亦云:“天一生水。”可见,“得一之人”行业地位非同一般;“得一之字”(书法作品)艺术水准亦非同一般。从此,李云飞就多了几个雅号:字得一,号太白山人,法号印收。后来,李云飞被吸纳为九三学社成员,并先后受聘中视央媒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全国三农事业发展工作委员会之全国三农文化发展中心主任、CCTV-9“纪录中国”编导。同时,他还在很多社会组织任有要职,诸如中国指墨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联合会名誉顾问、中国毛泽东红色文化促进会会长、人民大会堂签约书画家、北京昌平圣学图书馆书画家志愿者、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人大书画院常务理事等,并有当代“指书第一人”之美誉。
李云飞无愧于潘(天寿)系的第二代指墨传人。作为朋友,我为他骄傲,同时也期待着传统指书文化能够在他的手上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