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彭慧
核心提示
加快补齐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因地制宜推动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水系建设、注重规划设计和文脉延续塑造城市特色风貌、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让群众在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为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城市有机更新和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日前,我市全面启动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紧盯管理难点痛点,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将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融合,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具气质、更有温度”。
三年行动计划部分主要目标
我市三年行动具体都确定了哪些重点任务呢?
2023年,城市基础设施突出短板基本消除,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中心城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7平方米,城市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供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燃气普及率达98%以上,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5%以上。
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以上。
全市完成70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打造15分钟生活圈、健身圈、阅读圈,让居民享受便利的公共服务。
关键词:强化科学规划引领作用
发挥规划引领约束作用,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加强城市设计与建筑风貌管理,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建立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全面完成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编制(修编)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消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专项规划,城市新区、旧城改造区优先编制详细规划。
开展城市设计,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方针,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延续城市文脉。完成城市主要出入口、主干道、城市中心区、滨水地段、城市新区、重点景观地带和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园林绿地、广场周边等重点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工业遗产和历史建筑等,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和宣传展览设施建设,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突出“以文化城”周口特色,把历史文化街区和老城改造统筹起来,不拆真遗存、不建假古董。充分挖掘川汇区关帝庙文化片区、淮阳古城区、鹿邑老子文化片区、扶沟大程书院等,打造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街区。
关键词:大力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
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主线,大力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全面消除城市易涝点积水点。开展排水防涝隐患排查专项整治,一个易涝点、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中心城区有效应对能力不应低于20年一遇的降雨。
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城市路网建设,2023年基本消除“断头路”“卡脖路”。持续推进主干道路口渠化改造,完善道路消防、交通标志标识等安全设施。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快雨污分流、混接错接改造,实现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大力实施城镇燃气、供水等老旧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中心城区加快供热管道建设,逐步推进集中供暖。重点加强对学校、医院、商圈等公共停车场建设和充电桩建设,缓解停车难问题。
积极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三年改造完成建成于2000年之前的城镇老旧小区,由单个小区改造逐步向组团连片改造推进,同步完善街区养老、托幼、文化、医疗、助餐、家政、快递、便民等公共服务配套,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联动改造,实现共建共享。
稳步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2021年基本建成安置房2.4万套。着力推进老城区内脏乱差的棚户区,尤其是对50户以上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力争三年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9.6万套。
把城市街道升级改造与老旧小区片区改造等统筹推进,开展窨井盖治理专项行动。实施街道“U型”空间治理,做好地下、地上和街面的改造提升,实现“线清、杆合、箱隐、景美”。改造提升严重老化的道路路灯设施,确保照明完好率不低于96%,每个县(市、区)每年至少创建1条达标街道。
关键词:推进城市绿色生态建设
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水系、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提升园林绿化品质。加快街头绿地、城市绿道、立体绿化、小游园建设,见缝插绿,增绿补绿。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基本做到单位绿地不设栅栏,小区绿地不设围墙。利用城市主干道十字路口、商业综合体周边等地,建设一批“小、精、特”的“袖珍公园”。推进城郊森林公园、环城防护林带,因地制宜建设足球场、城市书吧等体育健身和文化休闲设施。积极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推动节约型园林建设。
改善修复城市水生态。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中心城区完成7条水系治理任务并保持“长治久清”,县级城市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积极建设湿地公园,实现城市水系连通。
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新建、改建的建筑小区、城市水系、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项目,全部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规划建设,到2023年,中心城区和项城市、其他县城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达到40%、20%。2022年,中心城区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2022年底,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政府投资和大型公共建筑达到星级绿色建筑,到2023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达到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