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1年09月15日
第04版:城事 PDF版

珍藏农耕记忆 保护传统文化

许昌学院一行参观周口华威民俗文化博物苑

□见习记者 李洁  

本报讯 石磨盘、石犁、耧、机械水车、画像砖石、古陶瓷器、老式电话机……这些有着乡土气息、烙着传统文化印记的物件,陈列在周口华威民俗文化博物苑。9月14日上午,许昌学院原党委副书记、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馆长汪庆华,副馆长朱志浩一行在周口民俗文化博物苑馆长杜忠义的带领下,走进周口华威民俗文化博物苑,一起品味传统文化,感受民俗文化魅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交流。

周口华威民俗文化博物苑共有农耕(民俗)文化馆、华威红色文化展览馆、古建构件艺术展览中心等13个主题展馆,并常年免费向社会开放。

其中的农耕(民俗)文化馆,展有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两汉时期及近现代的农业生产工具2000余件。“从唐代开始,犁辕改革为曲辕犁,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农具史上的重大成就。”参观农耕(民俗)文化馆时,杜忠义借助古代、近现代的生产生活工具向许昌学院一行人介绍了中原农耕时代特定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在农耕文化体验园,石磙、石磨、石臼等农业器具令参观者感慨,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

华威红色文化展览馆展出的红色文物琳琅满目,写有“抗美援朝”字样的油纸伞等物件,见证了老一代人的生活和信仰。红色艺术馆中陈列着《念奴娇·井冈山》《七律二首·送瘟神》《沁园春·长沙》等31幅书法佳作,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史、建设史。

在参观了古建构件艺术展览中心、传统民间工艺器具馆、石刻艺术景观带后,杜忠义表示,这些馆藏物品不仅展现了中原大地远古先人的智慧结晶,也反映了近代国民丰富的文化生活。

参观结束后,许昌学院一行人对周口华威民俗文化博物苑保护利用农耕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的做法大加赞赏。汪庆华表示,中原农耕文化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今后,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②10

2021-09-15 珍藏农耕记忆 保护传统文化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46072.html 1 许昌学院一行参观周口华威民俗文化博物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