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
第06版:文化周口 PDF版

连载

帛书老子新解

□王海山

第三十章 小邦寡民 安居乐业

(今本《德经》 80 章)

小邦寡民⑴。

使有十百人之器而勿用⑵。

使民重死而远徙(xì)⑶。

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⑷。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⑸。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⑹。

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⑺。

【译文】

邦国弱小,人口稀少。即使有十倍、百倍于人的能力也不呈强,使人们重视死亡而心不外驰。

虽然有船只和车辆,却用不着乘坐;虽然有武器装备,却用不着陈列;让人回归到结绳记事的质朴状态。

饮食不追求精细,吃在嘴里香甜;服装不追求华贵,穿着心情舒畅;风俗不追求大雅,活得开心快乐;居室不贪求奢华,住得安心踏实。

邻邦之间隔境相望,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听见,人活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新解】

本章主要讲如何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精神内守,安居乐业,没有智巧和伪诈,没有贪婪和欲望,没有战争和灾难,幸福快乐的生活。老子告诉人们不呈强、不显贵,不动用武力、不奔波劳累,不担心害怕,不招惹是非,纯 朴善良,安贫乐道,过简单的生活比什么都好。

【心法】

回归自然,安贫乐道。神不外驰,复守本真。

【注释】

⑴小邦寡民

河上公:圣人虽治大国,犹以为小,俭约不奢泰。民虽众,犹若寡少,不敢劳之也。

《文子》:得万人之兵,不如闻一言之当;得隋侯之珠,不如得事之所由;得和氏之璧,不如得事之所适。天下虽大,好用兵者亡;国家虽安,好战者危。故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

⑵使有十百人之器而勿用

“十”,乃十倍。“百”,乃百倍。“十百人之器”系指相当于十、百倍人工之器。此经句帛书甲本作“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乙本作“使有十百人器而勿用”,河上公本作“使有什 伯人之器而不用”。古兵制,十人为什,百人为佰。什佰之器谓兵器。

⑶使民重死而远徙(xì)

“远”,疏也。可与“离”字互用。帛书甲、乙本皆作“使民重死而远徙”,意思是使民重死而离别迁徙,即使人民重视生命而避免流动。

⑷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

“舟车”,帛书乙本作“周车”,甲本作“车周”,河上公本作“舟舆”。

河上公:清静无为,不作烦华,不好出入游娱也,无怨恶于天下。

《庄子》:古者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

⑸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河上公:去文反质,信无欺也。

《庄子》:昔者三皇之世,民结绳而用之。上古大道至德之世,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治。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

⑹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

此段经文,帛书甲、乙本皆是“乐其俗”在前,“安其居”在后,现行本皆将此两句排序颠倒。

河上公:甘其蔬食,不鱼食百姓也。美其恶衣,不贵五色也。安其茅茨,不好文饰之屋。乐此质朴之俗,不转移。

《庄子》:古者之民,尽拾橡栗,甘其食也。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美其服也。故命之曰知生之民。古者之民,巢居穴处,暮栖木上,安其居也,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乐其俗。

⑺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邻邦”,帛书甲本作“邦”,乙本作“国”,河上本作“邻国”。

河上公:相去近也。其无情欲。

《庄子》:古者邻国相望。山无蹊隧,泽无舟梁。古者鸡犬之音相闻。万物群生,连属其乡。古者之民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不相往来,此德之隆也。本章经文河上公及通行本均列为德经第八十章。帛书甲、乙本虽不分章,却将其排在了前面,今按其顺序编排为德经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利而不害 为而不争

(今本《德经》 81 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⑴。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⑵。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⑶。

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⑷。

既以予人矣,己愈多⑸。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⑹。

人之道,为而弗争⑺。

【译文】

诚信的语言不华丽,华丽的语言不诚信。明道的人不博闻,博闻的人不明道。善良的人不贪多,贪多的人不善良。

圣人内守虚静,无积无藏。教化人民越多,自己的德能越大;给予别人越多,自己反而越丰富。

因此,要行先天无为之道,利益万物而不为害;要行善人之道,惠施予人而不相争。

【新解】

本章主要讲有道德的人内守清静,没有私欲,无积无藏,心神不着一物,所以能够顺应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给予别人越多,自己的福德越多;帮助别人越多,自己的能量越大。老子告诉世人什么是天道,什么是人道,人道怎样融合于天道。教人心生大爱,行先天无为之道,诚敬万物,让万物受益而不受害;做善良的人,无私奉献而不与人相争,自然达到天地人和。

【心法】

顺天之道,利而不害。无积无藏,为而不争。

【注释】

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河上公:信言者,如其实也。不美者,朴且质也。美言者,滋美之华辞。不信者,饰伪多空虚也。

《文子》:古者大道至忠复朴,民无伪匿。后世之民知契券而信衰,知机械而实衰。小能破道,苛悄伤德。

⑵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河上公:知者,谓知道之士。不博者,守一元也。博者,多见闻也。不知者,失要真也。

《文子》:古者至治,无事优游,故下不贼。后世之民知 数而仁衰。小成害治。

⑶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该经句通行本作“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且放在“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句后,前后经义重复。

帛书甲、乙本同作“善者不多,多者不善”,意为善良者不贪多,贪多者不善良。正与下文“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文义联属,足证通行本有误。

⑷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

“愈”,帛书甲本残缺,乙本作“俞”,河上公本作“愈”。

河上公:圣人积德不积财,有德以教愚,有财以与贫也。既以为人施设德化,己愈有德。

《庄子》: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无为,四辟虚静。于帝王之德者,其物自为也,昧乎无不静者矣。有积也,故不足;无藏也,故有余。圣人慎所积。

⑸既以予人矣,己愈多

河上公:既以财贿布施与人,而财益多,如日月之光,无有尽时。

⑹故天之道,利而不害

河上公:天生万物,爱育之,令长大,无所伤害也。

⑺人之道,为而弗争

此经句帛书甲本残失,乙本作“人之道,为而弗争”,河上公本作“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此章经文河上公及通行本皆列为德经第八十一章,为全书之末。帛书甲、乙本不分章,将其排在前面,相当于德经第三十一章。

(未完待续)

2021-12-30 连载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56095.html 1 帛书老子新解 /enpproperty-->